9月19日,斯坦福大学与国际权威出版社爱思唯尔 (Elsevier) 联合发布了2025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青年医师、特聘副教授陈杰入选“2025年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这是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表现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又一体现。据悉,本次全球消化病学领域共有2239位学者入选,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为68人。
该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与“年度科学影响力”两大部分,基于近700万名科学家的被引量、H指数、HM指数及作者与机构加权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估,覆盖22个主要学科领域和174个子领域,旨在遴选出各学科处于全球前2%的学者。
青年医师陈杰作为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是医院2024年引进特聘副教授,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JCR Q1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400,总被引次数约2400次,H指数达26。此次入选,反映了团队在原创性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持续努力,也展现了湘雅三医院在胃肠肝病学领域不断积累的科研实力,有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据悉,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陈杰特聘副教授团队长期聚焦IBD领域,致力于IBD风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治防控策略研究,近3年发表IF>10分文章2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Metab (IF: 27.7)、Nat Commun (IF: 17.7)、Diabetes Care (IF: 17.2)、EClinicalMedicine (IF: 17.0)、Autophagy (IF: 16.1)、Lancet Reg Health (IF: 13.6)等国际知名期刊。相关研究多次被Nature Reviews系列等权威综述及美国胃肠病学会 (AGA)、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ECCO)发布的IBD相关指南引用,为制定国际专家共识提供依据。团队近十年率先建立湖南地区IBD专病队列、中南大学IBD大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揭示环境污染物、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与IBD发生发展的关联及潜在机制,提出肠道微生物组通过代谢产物与免疫调控参与炎症进程及耐药的新机制,据此探索并构建IBD诊治与防控新模式。
王晓艳教授是湖南省消化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委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重大项目资助,参与中国克罗恩病诊治指南、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等13部全国指南的制订。陈杰特聘副教授是湖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双聘副教授,长期从事临床专病队列建设与基于多组学和精准营养的IBD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多次在欧洲消化疾病周 (UEGW)、亚太消化病学年会 (APDW)、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年会 (ECCO)、全国消化年会等国内外会议演讲,在国际国内形成广泛影响力。
[上一篇] 湖南省护理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50411 总访问人数:43480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