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成功运用“术中唤醒”技术,为一名女性患者精准地全切大脑语言区运动区的胶质瘤,最大限度地保全了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
该名患者来自湖南怀化,今年30多岁。今年八月下旬以来,她反复出现言语障碍,头痛、恶心,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她得了“左侧额顶叶胶质瘤”,肿瘤位于优势半球语言区。立即建议她到湘雅三医院诊治。
(左图:术后;右图:术前)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王知非团队决定尽快为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但肿瘤紧挨着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区,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语言、行动障碍,怎样才能精准地切除肿瘤,又不损伤语言和运动功能呢?在手术前科室组织了包括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部门的联合大会诊,会上王知非主任说:“现代神经外科已经不再单单是切除肿瘤,延长患者生命这么简单!我们不但要让患者活,而且是好好的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经多方研究最好的办法就是病人能在手术中配合医生,通过皮层电刺激后的反应来确定功能区的位置,进而保护功能区脑组织。
9月8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张女士接受了“术中唤醒”技术的开颅手术。术中唤醒主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关键技术是在切除病变前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脑重要功能区并探询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脑部手术,术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掌控。这种手术对主刀医生的经验和技艺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麻醉医生密切配合。
在切开硬脑膜暴露脑皮层后,麻醉医生将病人唤醒。主刀医生在进行皮层电刺激的同时,台下助手医生对病人进行语言运动功能测试:“这是什么物体?什么颜色?”“请翘起你的右手拇指,闭眼睛、伸舌头”等测试在术中逐一展开。该手术一共进行了3个多小时。团队成员刘浩副教授回忆,在唤醒的40分钟内,他们对患者进行了多项脑功能的评定,包括左右的辨别形状、颜色、手脚活动、阅读等。术后患者自然清醒,语言运动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
随着神经导航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麻醉技术的发展,术中唤醒开颅术已不断成熟并常应用于神经外科治疗。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致力于神经外科精准医疗,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同时,努力使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上一篇] 湘雅三医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健康教育会顺利...
[下一篇] 中医科举办大型小儿推拿义诊活动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7699 总访问人数:39997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