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功能团队运用3D结构光机器人辅助新技术成功为一位脑深部病变患者施行活检手术。
患者李先生,64岁,是一位颅内多发病变患者。由于患者术前患者状况不佳,无法耐受长时间佩戴框架或其他耗时较长的立体定向手段,但病情又急需明确诊断指导下一步治疗,遂在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建议下决定采用3D结构光机器人辅助新技术进行活检手术。该手术方式大大节省了术前准备的时间,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8月3日,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在术后第3天得到病检结果,明确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目前,患者已暂时出院,等待下一步治疗。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3D结构光注册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3D结构光注册技术类似手机面部解锁技术。配备3D结构光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手术开始前随机扫描面部3-5次即可,手术准备时间由原先的近2个小时缩短至2分钟以内,为神经外科医生带来了极致精准、方便快捷的手术辅助体验,让临床术式不断的超越和突破成为现实。
该手术还有以下几大优势:一、免标志物注册,分秒必争。该手术无需术前安装头架、安放标志物(Marker),无需加扫当日术前定位CT,无需医生手动拾取标志物,3D结构光定位仪全自动进行无接触的、快速的扫描注册及精度验证,注册过程整体耗时<2分钟,大大节省了术前准备时间,急重症术式也能轻松应对。二、整头范围扫描,无限体位。3D结构光定位仪可对患者头部进行大范围、多角度、多姿态的点云扫描,并获得完整的三维头面部点云,从而让方便快捷的无标记点注册技术不再受患者体位限制。三、定位精度0.5mm,极致精准。3D结构光定位仪可瞬间获取患者头部百万量级的高密度点云,实现小于0.5mm的注册定位精度,完美的满足了医生对于注册便利度、速度和精度的所有要求。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知非介绍,未来机器人手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急诊颅内血肿穿刺、脑活检术、颅内电极植入术、术中导航等。它可以在多种影像数据指导下完善术前规划,定位准、损伤小。这让以往不敢做或者不宜做的手术将变为可能,常规手术的损伤及风险会明显降低,危急重症手术中为医生和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上一篇] 张志辉教授团队完成湖南省首台EnSite LiveV...
[下一篇] 营养科利用科学饮食与运动助力“三高”患者...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41058 总访问人数:4029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