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医疗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新闻

【最美医瞬间】坚守初心 守护生命 勇于担当 迎难而上——急危重症监护中心开辟新冠危重症第二战场

党总支:第七党总支 科室:急危重症监护中心ICU 作者:张爱迪 余灿 李伟 李志凌 时间:2023-01-26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坚守初心,守护生命。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病区新冠重症病房医护人员在抗疫之战、收“冠”之战中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践行使命。

化零为整,聚沙为塔——成立新冠重症病房

2022年12月31日,在院领导以及医务部、护理部、医学装备部等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短时间内将20病区心胸外科整体改建为有24个床位的新冠重症监护室,全部配备监护仪、呼吸机,能常规进行血液净化、重症超声、气管纤支镜及胃镜治疗,是全院最大的ICU团队组建来自多学科,包括中心ICU、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心内科、神内ICU、血管外科、口腔科、皮肤科、血液科、移植ICU及消化内科。新的重症病房的组建并非一蹴而就,从医护人员的选派到仪器设备的到位,从学习有创测压监测到从容应对血液净化管理,从内心惶恐的重症新手到淡定自如的老手,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艰辛付出,团队完成了一次完美蜕变。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学科医护人员协力作战

作为一支多元化的医护队伍,大家相互适应、取长补短,共同努力。重症医学科作为这支重症队伍的核心力量和排头兵,不辱使命,以重症医学科何智辉主任作为科室组建统筹负责人,按照重症医学科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管理要求,重症医学科派出6位医生9名护士全身心投入新病房的建设、管理和救治:分别以李志凌教授、欧好教授、邢伟教授成立三组临床治疗组,靳欣主治医师、余灿主治医师、曹杨主治医生轮流24小时驻守病房,制定实施诊疗方案,查漏补缺,保障诊疗工作有序进行;李伟护士长将护理团队分为两大质控组10个临床组,来自各ICU的护士担任组长。中心ICU康佳威、张爱迪,神内ICU许慧仙及移植ICU杨彬从我院第一个重症新冠病房(1病区重症新冠病房)开科到转战至20病区,一直是护理技术骨干和带班组长,是第一个来接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有了ICU的护理组长,我们就放心了”,手术室支援的老师如是说。

胸外科作为东道主,除了临床工作,姜志斌副主任及肖鹏护士长还组织协调物资设备供应,保障临床工作顺利运行,气道管理能手薛文博经常加班加点做有创振动排痰及气管镜治疗。麻醉师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困难气道插管、难置型动脉置管,处处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手术室、麻醉科及普通病房的护士快速学习并适应重症护理任务,接受2天强化训练及带教后全部单独分管病人,贺袁媛在第一个晚夜班后整理了满满几页的工作记录。龚妮科护士长天天驻守病房,优化工作流程,关注护理人员心理建设,指导危重症患者皮肤管理,将ICU护士与非ICU护士组建协作组,降低非ICU护士工作压力。尽管重症医护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但老师们迅速适应岗位。多元化的团队更显医护团结,创造严肃紧张却又不失乐观活泼的工作氛围。

从血管外科过来支援的徐宏博主治医师在接受湖南都市频道采访时提到:对于组建这支新冠突击队,自己是从预备役特种兵的一次转变。同时坚信,新湘雅的医护可以很好的完成这次蜕变,为践行医学誓言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召之能战,战之必胜——齐心抗疫显成效

开科的20余天,每天都满负荷收治患者,平均每日机械通气21人,高流量给氧2人, 2台血滤机24小时不停运行。共计完成床旁纤支镜84台,床旁胃镜4台,俯卧位近300次,16例危重型新冠患者成功撤离机械通气并拔管,安全转到普通病房,最高年龄89岁。

不少人说,这场抗疫是医护人员用“拼命”去挽救生命。于我们而言,昼夜不息、拼尽全力,看到病人好转,就都值了,只因守护生命是我们的初心。这场战疫有太多泪目的瞬间,而我们终将走向复兴,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审: 宋楚乔     三审:蒋凯
分享到: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77072 总访问人数:399612111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