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周830克试管婴儿,
病危突发消化道穿孔,
湘雅三院多学科合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床旁完成高难度手术。
1月6日傍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同时聚集了新生儿科医护、普外科医师、泌尿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大家都密切关注着一位出生仅6天、胎龄仅27周的早产女婴。因为她突然在短时间内无诱因出现进行性的腹胀,孩子的腹部膨隆如球,腹壁皮肤的血管都清晰可见。
这个早产儿是试管婴儿,妈妈患有严重的妊娠高血压,孩子在27周时早产出生,出生体重只有830克,仅成年人的手掌大小。孩子出生后情况一直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和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还存在宫内感染、低血压、持续高血糖等早产儿合并症,需要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才能维持血压和心率。孩子的父母竭尽全力要求救治孩子,自始至终对医护人员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合作。
孩子出生后的几天,在新生儿科黑明燕教授、戴红梅主治医师和NICU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监护和治疗下,病情稍微平稳了一些。但突然病情急剧变化。凌晨3点,医护人员为了这个小生命的病情突然变化而额外忙碌了起来。新生儿科总住院张辰医生与住院医师邀请B超室医生进行了床旁腹部B超的检查,发现腹腔内大量气体干扰,无法了解腹内的真实病情,放射科医技人员做了紧急床旁X线检查,发现孩子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气体,明确了孩子腹胀的诊断是“急性消化道穿孔”。此时,因为大量的腹腔内积气导致膈肌上抬,这个孩子已经很快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呼吸困难。对于一个尚未开奶、胎龄只有27周、出生体重只有830克、存在多种危重并发症的早产儿,消化道发育不良,肠壁菲薄,此时的急性消化道穿孔对于她来说是一次更加致命的打击,孩子危在旦夕,命悬一线。
张辰总住院立即电话通知了儿科二线咨询班刘琳和三线咨询班黑明燕教授,两位上级医生以最快速度赶到了患儿床旁,对患儿进行抢救。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时候的消化道穿孔,如果不进行手术修补,患儿几乎不可能自行恢复。可是,对于这种连呼吸心率血氧血压都不稳定、胎龄体重如此小的弱小生命而言,剖腹手术修复消化道的穿孔,谈何容易!也许,这个弱小的生命连术前麻醉都挺不过去。此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全体医护人员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快稳定孩子的心率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为孩子争取手术时机。
调节呼吸机参数、更改抗生素、另外建立中心静脉输注途径、调整升血压药物、维持患儿体内环境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血糖……在大家全神贯注忙碌抢救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孩子生命体征稍微平稳一点后,在医务科协调下,儿科旷寿金教授、黑明燕教授、普外科杨开焰博士、麻醉科周治明教授及手术室主管护师进行了大会诊,在场的医护人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层流病房内开展床旁剖腹探查手术,若孩子已经肠道坏死,则关腹予以慰籍治疗,若孩子肠道没有坏死,则寻找穿孔部位进行修复。
术前由泌尿外科蒋志强教授为孩子插上了导尿管,手术护士李博、苏洋有条不紊地管理手术器械,麻醉科周治明教授和章璐博士负责麻醉,手术由普外科甘毅副教授主刀,普外科杨开焰博士担任第一助手、普外科郭一航总住院医师协助,儿科黑明燕教授和戴红梅主治负责患儿呼吸心率血氧的维持和输液……
一个只有成人巴掌大小的孩子,她的腹部手术视野只有一个普通茶杯的杯口大小。腹腔打开了,看见了孩子细小如铅笔般的肠道,她的消化道长度将近一米。在这么小的视野下,在如此细小盘曲在腹腔内的消化道表面,要找到一个穿孔破损的部位,难度巨大。外科医生们屏住呼吸,一厘米、一厘米地细致探查,最后终于在孩子的胃部发现了穿孔部位。原来,孩子胃壁发育存在缺陷,胃前壁三分之一都菲薄糜烂,穿孔长度接近胃的三分之一大小。
2个多小时后,甘毅副教授缝完最后一针,孩子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时,在场的医护人员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孩子的父亲对湘雅三医院医护人员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愿意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上一篇] 我院喜获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
[下一篇] 医院纪委举行2017年第一次集中学习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26692 总访问人数:399227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