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助力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报名集体登记仪式

党总支:其他 科室:医务部 作者:医务部 时间:2019-05-22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5月21日,在浏阳市淳口镇高田村,88位村民做了一个刷新传统丧葬观念的决定——集体签署志愿书,在去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这在长沙市文明建设进程中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遗体、器官捐献、殡葬改革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截至5月21日下午3点半,2019年全省实现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161例,共捐出大器官460个(其中肾脏315个,肝脏139个,心脏4个,肺脏2个);历年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2155例,共捐出大器官5734个(其中肾脏4138个、肝脏1552个、心脏35个、肺脏9个),使5308个重病患者重获新生。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受邀出席了捐献志愿者报名登记开幕式,并由湘雅三医院医务部干部保健办组织了一次针对村民的爱心义诊,全科教授王炼、儿科教授陈志衡坐诊,认真地倾听了患者的主诉、询问病史、查体、阅片并给出了相应的诊疗意见,对慢性病及老年疾病的认知与预防进行了讲解,参与义诊的医生根据自身专业,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给予了就医用药指导。

闻讯而来的彭玲玲激动地握住了王教授的手并表示自己就是器官捐献的受益者,18年前就是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做的肾移植手术,62岁的彭玲玲看起来,与普通的农家阿姨没有两样。谁会知道,18年前的5月,她曾经因尿毒症在死亡线上挣扎;因为幸运的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她才健康地活到现在,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其丈夫张德达告诉王教授,就在2001年农历五月初六,因呕吐等“胃病”一直在治疗的彭玲玲晕倒,家人赶忙把她送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结果医生告诉他,妻子不是胃病,而是尿毒症晚期,换肾是唯一生存的机会。幸运的是,彭玲玲在医院住了2个月时,就匹配到了合适的肾源。如今18年过去,彭玲玲依旧健康安好,她的身体和肾已经完全“融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自2010年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截止目前已完成400多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协助兄弟单位完成捐献100多例,成功救治了1000多例器官衰竭患者,其移植例数和成活率始终在全国保持前列,其成功的经验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和赞许。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24100 总访问人数:404284249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