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默默奉献,只求尽己所能。这样的人,放到人群里,你可能不会注意,因为他们只顾埋头做事。但是我想,这样的人,这样的正能量,是值得宣扬,值得歌颂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ICU主治医生,援鄂医疗队队员张强,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强,人称“强哥”,人如其名,真的很“强”。在内科ICU,他是出了名的操作能手,也是时刻以病人为先的好医生,更是我们护士眼中善解人意的好搭档,有强哥在,我们上班总是特别踏实。这一次,新冠疫情肆虐,援鄂志愿报名倡议一出,他第一时间报名了,他说“我是呼吸重症人,我应该去”。
2月8号我们匆匆到达武汉,经过一天的培训,2月9号晚上就开始收治病人。强哥在上了两个班之后就在志愿群里跟排班的老师说“如果忙不赢,可以给我多排点班”。我私下问他“你求虐啊?”,他说“上了两个班,熟悉一些了,我觉得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要做的也还有很多。既然来了,当然想尽我所能地多做点事。”面对这么敬业的强哥,我们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我们呼吸与急危重症科来鄂支援的一共有9人,3名医生,6名护士。强哥是最年轻的医生,刘纯教授和刘宗道教授都是带组的老师,除了病人的诊治,还承担着医疗队伍管理等其他各项工作,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强哥知道他们忙,主动承担了我们9人队医生联络员的工作,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有时间的时候,他会在群里跟我们传达最新的知识,病人的注意事项,确保我们每个人都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去上班。
2月21日凌晨,由于病人病情危重,紧急呼叫强哥去支援。近半夜十二点多,强哥接到电话,立即赶往大巴车和其他队员会合,上车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穿袜子。这么冷的天,没穿袜子奔跑在路上,本应该是第一时间就感觉到的,可他没有,因为怕错过上班的班车,怕不能及时赶到医院,怕耽误病人的治疗。
一点赶到医院后,强哥第一时间进入病房。此时,31床一位79岁的病人刚刚进行气管插管术,给予纯氧的情况下,指脉氧70%、心率150次/分!需要肺开放!经过系统的、连续的监测肺顺应性、驱动压等相关呼吸力学指标,逐步形成了最优化的呼吸机参数设置,患者的氧合逐步改善。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患者循环难以维持、乳酸进行性增高、外周静脉塌陷,需要紧急的生命通路。强哥二话不说接过了这个任务,由于手上伤口未愈,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强哥戴了三层外科手套,再加上无菌操作前的无菌手套,一共有4层,手感、手指的灵活性面临着挑战,加上病人开放气道呼吸支持,传染风险大,操作者在护目镜的基础上还需戴头罩,极大地影响了视线……所有这些,使得平时重症监护室最基本的置管操作,变得困难。然而,在种种不良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强哥凭着扎实的技术,一针见血,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为病人建立了生命的通路!随后,液体复苏、调整内环境、优化呼吸支持策略,强哥一晚上丝毫不敢放松,频繁的血气监测,一次又一次的床边微调,都是期待那个转机的曙光……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终于,患者的乳酸开始下降!氧合指数从最初的60mmHg上升到120mmHg,心电、循环开始慢慢稳定。
强哥说这是个普通的夜班,如同我们内科ICU的夜班一样,他只是尽他所能。是的,尽己所能,静待花开,这是强哥出征的使命,也是每一个新湘雅人出征的使命。武汉加油,离花开的日子不远了。
朱素翠(第一党总支内科ICU)
2月21日于武汉
[上一篇] 【战疫日记】今年这场小雪特别温暖——记重...
[下一篇] 【科室家书】水中央 芳草香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6275 总访问人数:40101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