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长沙战疫】坚守——记抗疫期间的湘雅三医院儿科住培医生

党总支:第二党总支 科室:儿科 作者:薄涛、李颖、黄柯 时间:2020-03-18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2020年初,全国打响“疫”,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也担负着艰巨任务。除了在抗疫最前方的“逆风战”,还有许多科室也一直为人民的健康坚守着,儿科便是其一。

平时就人满为患的儿科在疫情期间也没让人省心。尤其是新生儿病房,除了为本院产科出生新生儿保驾护航,还要承担周边地区甚至边远地区的危急重症的新生儿转运,工作量一点都没减少,相反还要应对疫情期间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还要与被困在家里不能到医院探视的家长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这里从春节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忙碌的节奏,一大群需要特别呵护的“小小鼠宝宝”。有孕25周出生仅560g的极早早产儿、超级低出生体重儿,有出生就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的,有黄疸进展需要换血治疗的,还有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的……


根据医院应对疫情的统筹安排,医院通知住培医生和研究生延迟返校,让本来就紧张的儿科医生更显人手不够。这时,儿科2018级和2019级的几位住培医师站了出来,主动要求坚守岗位,从春节一直无休坚守到现在,他们是刘计育、唐瑶、雷倩、王生花、刘子菁、王超洋和黄华。


刘计育是2018级的住培,在儿科各个亚专科轮转都受到了带教老师的高度好评,她个子娇小能量巨大,具备了一名优秀儿科医生的潜质——观察病人细致、临床思路清晰、有责任心和爱心。因此560克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的第一天,就交到了“刘妈妈”(在新生儿病房,大家都亲昵地称管床医生为“亲妈、亲爸”)手中,“刘妈妈”对这个“小宠儿”倾注了无限的关爱。在薄涛教授和几位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刘妈妈”每天精心地管理气道,为“小宠儿”最初的呼吸支持扫清障碍。她精细地为“小宠儿”计算静脉营养及经口喂养的奶量,从最初的0.5ml到现在的全量喂养,不到2个月时间,“小宠儿”也由当初的560克长到了现在的1570克。期间,“小宠儿”也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大片,每次都“刘妈妈”陪在身边化险为夷。“刘妈妈”为“小宠儿”制作了各项指标检测的表格,每一天、每一周的体重、头围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该检查眼底、什么时候该补充维生素AD和铁剂,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是极早早产儿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每一步。“小宠儿”的家在湘西偏远地区,因母亲高危妊娠转到长沙来分娩,现在,父母都被疫情所困,在湘西老家不能来探视。但疫情隔断的只是地域空间,每天“刘妈妈”都会将“小宠儿”的情况电话告知家长, “小宠儿”的父母在家就能实时了解她的点滴成长。

唐瑶是2018级儿科住培学员当中唯一的男生,也被大家尊称为“唐大哥”,性格沉稳、做事扎实的“唐大哥”深得上级老师和同事们的青睐。疫情期间“唐大哥”也是放弃休假,坚守病房,他可是PICU和NICU的香饽饽,两边都“争抢”着要“唐大哥”值守。


雷倩、王生花、刘子菁也来自2018级,她们是属于话语不多做事扎实的。雷倩基本每次值晚班都要收治病人,她都能毫无怨言的积极处置好病人,管理病人也认真细致,不懂的地方都会及时请示上级医生。王生花更不多言,说话轻言细语,对病人家属谈话耐心细致,对上级医生交代的事情也能按时按量完成。这次疫情初期雷倩和王生花本来在家里休假,按照医院安排也可以推迟返校,但是她们还是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义无反顾地从家里赶回来支援科室。刘子菁是一名准妈妈,自己有着早孕反应等不适,但并没有要求休假,反而是主动留下来管理重病人,坚守着阵地。



王超洋和黄华是2019级的住培,是这里的小师弟,经过几个月最初的跟班学习到现在的单独值班挑大梁,两位帅哥为之付出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春节两位帅哥都值守,管理着几个上呼吸机的小早产儿,他俩也主动放弃休假,一直上班到现在。

他们都只是普通的住培学员,也是父母的宝贝孩子。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地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病房的小患者保驾护航,也为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56382 总访问人数:399887667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