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凯旋,今夜,不眠。往日的点滴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在脑海或快或慢地闪现,画面里有出征时气势恢宏的宣誓,有护目镜下相互鼓励的眼神,有隔离病房里新冠患者的重生。这是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是一次生命的历练,我把它一一采撷,酿造成诗,用以启迪未来,致敬远方。
出征是一首离别的诗,诗里透着感伤。那时,我澎湃的豪情壮志里涌动着缕缕忧伤。去武汉是我坚定的选择,辗转一夜却始终不敢告诉孤独脆弱的母亲,因为父亲刚过世不久,母亲还处在极度悲痛之中,就让她在乡下静静地疗伤,少些惊扰,少些牵挂,这样我在前线也可以少一些担心。临行前我和母亲通了电话,告诉她因为疫情的原因,这段时间不方便时常回家看望,要她注意身体。挂断电话,泪水已成诗,刹那间,我读懂了韩愈的“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战“疫”是一首励志的诗,诗里充满力量。为了给新冠病毒致命反击,我们众志成城,迸发出磅礴的力量,克敌制胜。每当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会信心满腹,勇气倍增,因为此刻的我是一个纯粹的医者,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我的专业,尽我所能帮助危难中的人们。多年积蓄的专业能量让我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里释放着光和热。在实施护理操作时,我已然是一个“老练的”重症医学专业护理人,虽然透过护目镜的视线有些模糊,虽然隔着三层厚厚的手套,我依旧一针见血,顺利为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动脉血标本采集等操作。病区里的诊疗仪器如心电图机呼吸机等,虽然是以前工作中从未使用过的机型,通过学习和摸索,我很快把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了熟于心,便于日后熟练运用和指导组员。在巡视病房时,我是医生那双发现病情的眼睛。每一次当班,我主动管理重症组的病人。危重患者的管理除了要做到精准细致还要能预见性的评估病情。患者每一处生命体征的异动,神志瞳孔的变化,出入水量,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情况,营养的摄入,用药反应,各引流管引流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等问题都是我需要关注的内容。在工作岗位,唯有病人的安然无恙才能平复自己不安的内心,我想这是每一个重症人的职业病。在重症隔离病房里,我的职业病又“犯”了,不论白天还是深夜,我总会强迫性地一遍又一遍巡视病房,生怕错过了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某一个的瞬间。武汉的51天,留下了我凌晨三点在风雪里为生命打卡的身影,记录我清晨第一缕阳光升起时问候患者的声音,感谢自己一直执着于重症护理,方能在疫情大考中从容应对。我把挥洒过的汗水和流过的泪汇成了一首奋斗的诗,激励自己立足专业,精益求精。
同行是一首温暖的诗,诗里蕴含感动。在抗疫前线,我是患者的“责任护士”,也是一名护理组长。组长的职责除了要参与患者的治疗护理,还要全面把控病区整体状况。工作中一方面要督促和提醒队员严格落实防护要求,确保零感染,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患者治疗护理有序完成。病区危重型、重症型,轻症型的患者都有,为了合理搭配人力,我每次在上班途中就会根据队员们的专业优势和年资经验进行分工分组。每一个队员都只想全力以赴为患者做点事,关于工作任务的分配,他们从来没有半点怨言。我每天都被这一个互助互爱、温暖积极的集体所感动,感动于素翠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去病区进行护理文书的质控,感动于康佳威每次在完成呼吸治疗相应的工作任务以后主动分担起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感动于护士长刘艳老师常常因为担心组员的安全担心患者的康复而彻夜不眠,感动于胡铃老师为了凝聚组员力量增进友谊创造出颇具新意的互动游戏。因为有爱,我们同行不累,因为有情,我们彼此珍惜。
51个日夜的点滴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经此一疫,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专业信仰,感恩过往,不惧未来,致敬远方。
3月30日
刘红平于长沙
[上一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平安...
[下一篇] 【武汉战疫】风里雨里 我们同行——致敬武...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090 总访问人数:39977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