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战疫日记】晓风轻拂“冬夏春”,迎来曙光与朝霞

党总支:第一党总支 科室:内科ICU 作者:廖江山 时间:2022-05-23 点击数:13991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2020年初,“新冠”疫情似这冬天一场猛烈的寒潮大雪。中国武汉,整个城市都因此按下了暂停键。都以为不过是打了个喷嚏,谁曾想接下来的两年,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一次次逆行,只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

余晓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曾任急诊、中心ICU护士长多年,有着丰富的急危重症临床经验。三战“新冠”疫情一线的她,一直在用行动践行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

2020年初,余晓作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骨干力量,带领队员们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奋战了52天。彼时,经常在病房工作时长比其他人多一倍的她,被称作“新冠护理狙击手”。

余晓在检查危重症护理记录

2021年的夏天,余晓被任命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核酸采样队队长率队紧急驰援张家界。20个日夜,采样队辗转9个社区,320个采集点,累计采集132654人次,完成423个房间的物表环境采样,并对19家隔离酒店的119名核酸采样医务人员进行鼻咽采样培训。从北上到西行,余晓毫不迟疑用实际行动践行“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

2022年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ICU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余晓忙碌的身影。

这一次,她带领的团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接管卢湾分院ICU。这里的病人几乎都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合并多种基础病,护理难度非常大。经验丰富的她,迅速对队员进行摸底并组建了危急重症相关的ECMO护理、CRRT、PICC置管维护、呼吸治疗、心理护理等护理小组,并通过合理的人力搭配,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队员的心理压力。作为重症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ICU的工作本就充满了压力与挑战,更何况是在穿戴防护设备行动极其不便的情况下,队员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作为“元老”级的抗疫专家,她总是鼓励队员们“我们要相信自己,大家都是精兵强将,在家里能做好,在这里肯定也可以,大家不要有过多的担心”、“退一万步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陌生的工作环境,有情绪波动也是很正常的,大家不要憋着,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一定要说出来”。实际上,作为湖南援沪重症医疗队护理组副组长和湘雅三医院护理领队,她的压力比队员们更甚,不仅需要把握病房护理全局,还需要关注全体队员的身体、心理状况,很多时候高强度的工作让她不得不借助止痛药、安眠药才能睡着,但她毫无怨言,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提醒队员们上班注意事项的还是她。

 

余晓制作的急危重症床头小白板

守“沪”一月余,因为专业,因为肯干,我们呼吸治疗与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已经实现常态化。多例CRRT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各项护理技术都为“新冠”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提供了最精细的保障。为提高医护一体化查房效率,余晓老师带领团队专门设计了床头“小白板”,每天更新病人的核酸ct和其他检查检验异常值、主要治疗和护理,受到了国家医疗督导组专家的肯定,并推广到卢湾分院贵州、云南等援沪医疗队。

“曙光已经出现,很快我就能带你们安全回家”,在看到上海全市16个区社会面清零的好消息时,余晓老师说。晓风轻拂,胜利在望。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8193 总访问人数:404594268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