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医院团委、医务社工指导中心实施“医务社工+志愿服务”一揽子措施关爱大病儿童

党总支:第九党总支 科室:团委 作者:程海威 谷芊利 黄思琪 罗咸宁 时间:2022-11-22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害怕!”“烦闷!”“不要打针!”“我待不住了!”……由于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儿童大病患者在院期间极易表现出种种负性情绪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治疗顺利进行。

对此,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团委、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驻点医务社工积极策划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活动,主动链接社会公益资源,携手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轻松公益、水滴公益、湖南雅医医务社工中心、长沙中大阳光社工服务中心、广州市金丝带公益组织、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泡泡玛特公司、雅医乐享会等公益伙伴共同实施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社工支持与病友关怀举措。

在团委、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督导、支持下,系列活动主要面向儿科患者开展。驻点社工罗咸宁、谷芊利、黄思琪、周勤政联合湘雅医学院学生志愿者结合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压力舒缓理论等社会工作专业理论,采取个案介入、资源整合、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营造就医温暖氛围,改善患儿负面情绪,提升患儿就医依从性,得到科室、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医”路童行  “音”为有你:携手学生志愿者,举办“病房音乐会”

通过举行音乐表演的形式可有效舒缓焦虑情绪,缓解患儿和家属的就医压力,此前院团委联合儿科五病区医护人员已多次开展音乐小组活动。九月以来,经驻点医务社工与雅医乐享会学生志愿者取得联系并达成一致,决定每月常态化开展“病房音乐会”,儿科医生赵明一、儿科五病区护士长蔡骞等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医务社工罗咸宁和雅医志愿者高宇杰具体对接和策划,11月17日下午,悦耳的钢琴曲在儿科五病区大厅响起,新一期儿科病房音乐会开始了。

活动中,来自雅医乐享会的志愿者勾巧如,为现场的患儿和家属弹奏了数首美妙动人的钢琴曲,吸引了十几组患儿家庭入座聆听,几位在妈妈怀里的小宝宝也跟着音乐节奏欢快地蹦蹦跳跳。志愿者余雅婷、邱栋睿和医务社工黄思琪、罗咸宁一道,为现场患儿和家属表演了优美的舞蹈、手势舞等节目。在场的小朋友们也跃跃欲试,并相继上台表演了歌唱、街舞表演、拉拉操表演等精彩节目。一位还在挂着吊瓶的小男孩,也上台自信地演唱了一首《孤勇者》,一扫此前害怕打针的恐惧情绪,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活动现场气氛融洽,患儿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温馨的下午。

今后,“病房音乐会”计划每月两次在儿科病房开展,欢迎各位爱心人士、志愿者们参与到这个用音乐治愈患儿的温暖活动中。

“我有新头发了”:链接免费假发资源,解决患儿“头等大事”

“我不想剃头发,光头好丑……”头发稀少是许多儿科病房大病患儿的相似特征,治疗期间一些孩子头发开始掉落,让小朋友们也变得不愿意见人,对其自信心是很大的打击。今年上半年,社工在进行查房时,患儿小袁向社工倾诉了自己的烦恼,那几日她都陷入要剃发的焦虑情绪中,治疗依从性有所降低。医务社工倾听了患儿的烦恼,耐心予以安慰,鼓励她要先积极接受治疗;同时,社工向小袁介绍了几个剃发后治疗顺利的患儿,发展了她的朋辈资源,大家相互安慰;在小袁顺利剃发之后,社工也多次去到病房探访陪伴她。

此后,针对大病患儿经常性遇到的这件“头等大事”,医务社工十分重视并多方寻求解决方案。社工谷芊利积极争取,和广州金丝带公益组织取得联系,争取到一批免费假发的资源,并协助患儿小袁顺利申请了假发。在社工的宣传和协助下,病房已经有8位大病患儿申请了广州金丝带的假发。

“妈妈,我要戴着回家。”“护士姐姐,你看我又有头发了!”戴上假发之后,患儿们都非常高兴,开心地别起了发夹,就医依从性更高,自信心也有了很好地提升。此外,驻点医务社工还从金丝带组织争取到一批爱心资料包,为三十多个新入院大病患儿家庭送上了资料包,帮助他们减少信息落差,更好地适应和治疗疾病。

目前,湘雅三医院驻点医务社工团队已与广州金丝带公益组织建立良好关系,可继续协助病房大病患儿申请假发,患者如有需求可联系病房社工。同时,也期待有更多富有爱心的公益伙伴一起来关怀大病患儿。

“冬天里的第一份爱心礼物”:拯救不开心,为患儿送上“惊喜玩具”

因为经受病痛折磨及接受长时间治疗,患儿在病房常常陷入焦虑和烦闷情绪,心里高兴不起来。立冬刚过,湘雅三医院团委、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通过公益伙伴中华慈善总会、水滴公益、泡泡玛特公司获取到一批小朋友们喜爱的泡泡玛特玩具,并委托医务社工来到儿科病房,为患儿们送上“惊喜礼物”。

护士长蔡骞和医务社工、志愿者们一道,将一份份礼物送至患儿手中。患儿们收到盲盒礼物,脸上洋溢着开心和喜悦,纷纷表示,“好开心呀”“谢谢你们的礼物,谢谢好心人”。看着患儿们心情由阴转晴,医务社工和医护人员也无比欣慰。

“让书香走入病房”:搭建爱心图书角,为患儿提供“文化食粮”

儿科患者在院住院期间,难以同时进行阅读学习、提升自我。为营造书香病房氛围,丰富患儿们的文化生活,驻点医务社工罗咸宁为儿科五病区申请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心图书角”公益项目,募集到“四大名著”及《追梦的孩子》《人类的故事》等一批图书,在儿科五病区搭建了“爱心图书角”,为科室患儿提供图书借阅。

目前,爱心图书角已吸引了病房里很多患儿“造访”。通过搭建以爱心图书角为载体的病友资源中心,湘雅三医院多方共建医务社工团队帮助儿童患者拓展了阅读视野,缓解了无聊情绪,减少了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让爱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习惯,也促进了医院人文病区、人文科室建设。

“解患者燃眉之急”:联合爱心基金会,打赢“救助早产儿保卫战”

今年六月初,新生儿科护士长何利因为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儿家庭,找到医院团委书记程海威,希望能够争取社会公益资源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该早产儿住院期间家里花费了十几万元,当时住院账户已经欠费,家庭总体债务达到了18万之多。早产儿妈妈原来本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经常参加当地志愿者协会的活动,却不想自己也遇到极大困难。

“尽一切努力,不能让好心人心凉”,程海威表示。为了帮到这个家庭,他组织医务社工罗咸宁等积极对接,及时向该家庭了解清楚情况,并迅速向各方寻求相关救助资源。最终社工罗咸宁和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取得联系,协助该早产儿家庭获得了基金会两万元救助款,解了该家庭的燃眉之急,患者家属因此对医院、社工和基金会都十分感激。在医护人员和团委社工、志愿者的通力协作下,该患儿最终顺利出院。

目前,经过多方努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与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就“小苗医疗项目”已达成合作,可为新生儿科早产儿及0-18周岁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困境儿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救助服务,有需求的住院早产患儿可以联系驻点医务社工协助申请。

“在医院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行业专委会指导下,2019年以来,我们秉持‘一个中心 两个服务’的理念,联合院外公益爱心机构与社会工作机构共同构建了‘医疗机构与公益机构联动,医护人员、专职社工与志愿者协同,患者、家属、社工和医院四方受益’的新湘雅‘身-心-社-灵’医务社工全人关怀救助体系,帮助了无数病友,取得了明显成效,传递了青春正能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团委书记、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程海威介绍。在“助人自助 全人关怀”的理念下,通过成立医务社工指导中心,挂牌“医务社工服务项目示范基地”,开展医务社工示范建设项目,组织医务社工专题活动,医院多方共建医务社工-志愿者团队持续为有需要的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社工服务,开展了住院适应指导、情绪压力指导、社会资源援助、互助小组服务、福利政策宣传、健康知识宣传、疑问咨询解答等多方面工作。医务社工志愿者成为活跃在医院的“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儿和家属的朋友”,促进共创新湘雅特色人文关怀体系,为推动新湘雅高质量发展、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贡献了积极力量。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52407 总访问人数:399723304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