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做好全程管理,我们都不“帕” 神经内、外科帕金森医护团队开展科普公益活动

党总支:第五党总支 科室:神经外科 作者:庄恺 时间:2023-04-10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在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到来之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外科帕金森医护团队特举办“暖春之约”帕金森科普及公益活动,为广大“帕友”提供专业服务,守护帕友健康。

暮春四月,春暖花开。一早,湘雅三医院神经内、外科帕金森医护团队便与病友一同游览油菜花海、参加农家乐活动并合影留念。

随后,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雷立芳主任医师以“帕金森病全程管理”为题为病友做健康讲座;神经内科姜梨梨主管护师为病友带来帕金森的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主题讲座;神经外科杨靓副主任医师和病友们分享了“DBS及相关医保政策解读”相关内容。病友及家属在讲座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帕金森医护团队未来能开展更多更丰富的活动,为患者朋友们送来更多专业的健康科普知识。

雷立芳介绍,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且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帕金森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鉴于帕金森病是一种需要终生接受治疗的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控制患者的运动症状,也应改善非运动症状,采取包括药物、心理指导、运动等全方位综合治疗,从而形成一种连续而全面管理模式。”

杨靓指出,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肉毒毒素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随着DBS(脑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导航技术,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已成为药物治疗不佳时的一种有效手段。DBS疗法主要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这些神经方面的症状。与永久性的不可调节和不可逆的损伤大脑的一些治疗方法(烧灼或放疗)不同,DBS并不破坏大脑结构,可以允许今后的进一步治疗。帕金森患者自确诊后平均寿命长达17年,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更需要长期管理。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应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症状。针对帕金森病的诊疗和科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深耕多年。医院开展MDT多学科合作模式,拥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科、临床心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团队,培养了多名专科医生,着力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心理疏导治疗,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规范的多手段诊疗。在帕金森病的发生机制、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锻炼等方面长期进行科研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果。此外,医院每年组织世界帕金森日病友会,组成多学科知名专家团队,为广大帕友展开线上线下科普及义诊活动,指导患者的正规诊疗和生活护理,并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相关咨询。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40358 总访问人数:399855619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