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带领团队获得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资助(U23A20492),获直接经费260万元。
该项目聚焦湖南省“重金属镉污染诱导克罗恩病(CD)发生发展”这一公共卫生挑战。CD是一种终身性且致残率高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湖南省发病率快速增加,王晓艳教授带领团队长期以来聚焦于CD风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分析了环境污染物、饮食及生活习惯等风险因素与CD的相关性;建立了湖南地区CD人群队列、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从环境、肠道微生态、免疫等角度揭示CD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成果在Nat Commun(IF:17.7)、Diabetes Care(IF:17.2)、EClinicalMedicine(IF:17.0)、J Hazard Mater(IF: 14.2)、Autophagy(IF:16.1)、Am J Gastroenterol(IF:12.1)、EBioMedicine(IF:11.2)、Environ Health Perspect(IF: 10.4)等期刊发表。该项目将从机制入手建立环境因素诱发克罗恩病发生发展关键事件的全新预警方式及干预策略,将有助于CD的防治,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资助,将帮助团队取得更多学术成果,有望获得创新性发现,解决IBD患者临床诊治难题,提高团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据悉,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全国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中心IBD团队在临床及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临床方面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粪菌移植(FMT)、白细胞洗脱技术、IBD相关小肠狭窄切开及球囊扩张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王晓艳教授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学术带头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医学领军人才),中国研究型人才。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IBD)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IBD临床诊治、病因学及发病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项目7项,湖南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1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IF>10分论文12篇。IBD相关发明专利转化1项,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受邀参与制订IBD相关共识及指南3部,主编及参编专著7部,主办国际性、全国性IBD相关学术大会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