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普外一科成功为一名65岁男性患者完成了湘雅三医院第一例胃底间质瘤内镜粘膜下层挖除术。内镜下粘膜下层挖除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微创手术,其适用于胃内的良性病灶及早期胃癌。患者无需消化道重建,可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腹壁亦无伤口,病灶在胃镜下即可切除。这一技术的实施需要熟练的内窥镜手术技巧和经验,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医院能开展此项手术。
该患者主因发现胃底肿块7天入院,胃镜显示胃底穹窿部可见一大小约3CM粘膜隆起型病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距离贲门仅1.5CM。CT显示肿块起源于固有肌层,边界清楚,性质待定。在刘浔阳教授和聂晚频主任主持下,经我科多位内镜专家教授详细术前讨论,临床诊断为胃底间质瘤。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胃底间质瘤内镜粘膜下层挖除术。术中可见肿块起源于固有肌层,且与周围粘连较多,为手术的实施增加了不小难度。但是邓刚主治医师凭借在日本进修期间掌握的内镜粘膜剥离技术及隧道技术,充分利用IT刀、内镜钛夹和电凝勾等多种内窥镜器械,尽可能地减少了术中出血并保持术野清晰。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安全顺利地将整个肿块完整切除,术中出血不足100毫升。该例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第二天肛门即排气,住院5天即康复出院。
据湘雅三医院黄飞舟副院长介绍,对于胃底间质瘤且靠近贲门部的患者,传统常规手术切口一般长约20cm左右,且需要行近端胃次全切术或全胃切除术,手术创伤大,术后病人恢复慢。即使采用腹腔镜手术,尽管缩小了腹壁伤口,但仍需对消化道进行重建,改变了正常的胃肠道解剖结构。此外,该病例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为了完整切除病灶,必须将固有肌层及部分浆膜层切除,然后在内镜下准确缝合浆膜层及粘膜层。本例胃底间质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普外一科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已跻身于国内领先行列。
近几年来湘雅三医院普外一科高度重视内窥镜微创技术的发展,科室较早较好地开展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等内窥镜治疗,2011年选送邓刚医师赴日本京都第二红十字医院进修内镜诊疗新技术。今后内窥镜微创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普通外科疾病的治疗,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编辑:谢卓
[上一篇] 省卫生厅领导高度赞扬湘雅三医院卫生应急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9619 总访问人数:39921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