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施,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ICU)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紧急救助员培训班讲师,湖南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所带领的团队获得湖南省2010年度“芙蓉标兵岗”荣誉称号,她本人多次获得优秀科主任、优秀女职工等荣誉,2011年经全院职工和广大病友推荐,当选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第三届“十大医德标兵”。
医者仁心,她关爱生命
杨明施主任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ICU的病人是一群特殊的患者,我们应尽力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ICU接诊的都是危重患者,有些甚至生命垂危,没有家属陪伴在身边,常有孤独、焦虑情绪,严重者还会影响患者治疗,她没有因此而轻视这些患者,而是用朋友的身份去感受患者细微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需求,以积极的阳光心态去感化患者冰封的心灵。她查看病人时总是紧握患者的手,这一细微的动作让患者感受到了心与心的交流,也常给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2011年,一位车祸外伤导致左下肢粉碎性骨折的男性患者,因软组织溃烂坏死合并感染入住ICU,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组织专家讨论后认为:保全生命必须截肢。这对于年仅22岁的青年犹如晴天霹雳,顷刻间,情绪变得异常低落,坚决反对截肢,甚至不配合任何治疗,他父母和朋友竭力劝慰也无济于事。杨主任抛开主任医师、教授的身份而从朋友的角度关心患者、安抚患者,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分析现状、开导患者,鼓励他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地面对困难,经过多次沟通,年轻患者最终解开心结,主动配合治疗,直到现在该患者还经常和杨主任联系,倾吐心声。
除了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她还关心患者的经济困难。一位因重症肺炎生命垂危的患者,在ICU的治疗时间达两个月之久,家庭经济状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杨主任知晓情况后呼吁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尽力帮助和关爱他,同时尽量节省医疗费用。一天晚上十点多钟,杨主任在指导患者脱机训练后,问值班护士他晚餐吃了什么?护士回答说:“晚餐仅吃了些稀饭,家里送过来的只有稀饭。”听后她便匆匆走了。不久,杨主任提了一大袋东西来到病房,她交代护士说:“他现在很需要营养的支持,光吃稀饭还不够,我买了点牛奶和营养面包,你多给他吃点。”
她以母性的细心、大爱的情怀温暖并呵护着她的每一位患者,让身患重病的患者得到心灵的慰藉、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忘我奉献,她感动患者
杨明施主任常说:“行医之人,贵在有强烈的责任心,我们担当的是生命的重托,责任重于泰山。”她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了责任的真谛。
在她心理病人的安危是第一位的,只要病人需要,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平时还是过年过节,她总能随叫随到。2010年4月的一天,杨主任不慎摔伤致骨折,但第二天她仍拄着双拐准时来到病房查看病人,同事们劝她回家休养,骨科专家也要求她必须静养2个月以上,但她说:“现在科里重病人不少,我还是放心不下”,接下来的日子,她每天还是坚持拄着拐杖准时到科室交班查房,甚至照常应邀到下级医院指导救治工作,而她受伤的脚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康复得不是很好。
她常说,要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除了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之外,还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诊断水平。她十分注重国内外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善于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积极解决。她对业务能力要求精益求精,通过对重症医学的潜心钻研和临床工作的反复实践,杨主任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救治技术扬名杏林。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在最危急的关头,杨主任总能处惊不变,化险为夷。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那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抗战”,2010年4月,益阳市某医院的一名孕妇病情急剧改变,患者瞬间出现呼吸困难,四肢厥冷,随即口唇发绀,表情淡漠。当地医院的医生采用各项对症处理,患者病情每况愈下,家属伤心悲痛,医生心急如焚,无计可施时虽知道杨主任刚受伤致腿骨骨折仍电话求助于她。杨明施主任没有做任何推脱,应邀迅速赶到现场,判断病情、指导护士上药、放置气管插管、设定呼吸机参数、顺利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有效扩容补液,每个环节驾轻就熟、精湛到位,患者奇迹般的好转了。当地医生、患者家属为杨明施主任精湛的医术所折服,也为她高度的责任心、忘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不断创新,她追求卓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位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地钻研新技术、新项目,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了提升业务水平,在做好常医疗工作和科室管理的同时,杨明施主任还带领科室同事不断潜心学习、研究新技术、新项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会,开展每月一次的以博士生为主的读书报告会,为年轻医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时间保障和经济支持。她还致力于急危重症医学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举办全省急危重症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班,组织省级院前急救学术沙龙,成立了我省院前急救专业学术团队。经过十五载的沉淀与探索,湘雅三医院ICU熟练掌握了休克、严重创伤、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形成了以镇静镇痛治疗、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循环支持治疗技术、呼吸支持技术、营养支持技术,肝素抗凝治疗等为核心的常规技术,救治水平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杨主任不仅善于学习、更勇于创新,她先后承担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计划项目等研究课题8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发明的内固定导管和可控性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穿刺针均获国家使实用新型专利奖,近期发明的口腔清洗器已投入生产。
杨主任在致力于新技术、新项目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地探索、创新急救模式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有研究表明,创伤急救的病人、心肌梗死、脑梗死、休克等病人在30分钟内给予有效的救治,会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基于此,杨主任大胆提出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救治、院前救治等联合诊治的理念,创造性的把120急救、急诊救治和ICU治疗连成一线,为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有效地提高了创伤、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症病例的救治率。
人性管理,她赢得尊敬
1997年,杨明施主任受命组建医院ICU,当时医院刚成立不久,仪器设备缺乏,专业人员少,她勇挑重担,带领大家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从科室的布置、制度的设计到科室的发展规划,她都会倾听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她相信轻松的环境和积极的情感会使人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只有科室每个成员产生共鸣,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她致力创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她常告诫科室人员说:“治病救人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只有大家齐心协助、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科室人员犯错的时候,杨主任不是训斥,而是了解事情的经过,共同分析原因,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她说,一个人做错了事,本来心里就惶恐不安了,如果再给予批评打击的话,他必然会带着消极的情绪工作。她对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在许多细节上:ICU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每天交接班时她都会发自肺腑道一声“大家辛苦了!”话虽简短但却如冬日的阳光,给人无限温暖。她对下级医师认真传、帮、带,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并不断派出医护人员到专科轮训、外出进修学习。她,因此赢得了科室人员的尊敬。全科人员也凝心聚力,奋勇向前,不断创造着辉煌,其中,2010年就获得了湖南省 “芙蓉标兵岗”荣誉称号。
杨明施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忙碌着,走路匆匆、说话匆匆……唯有对待病人细致入微。为了挽救垂危的生命,她付出了自己努力和艰辛。为了构筑和谐卫生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她心甘情愿地奉献和付出自己的一切。大爱,所以执着,博大而深沉。
[上一篇] 肾内科腹膜透析患者达300人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25888 总访问人数:39922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