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湘雅三医院牵头,联合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副局长饶健、药品注册处处长姚咏梅,湖南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鲁华、副处长刘挺,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党委副书记陶立坚、原党委副书记孙振球,中南大学科研部项目办主任杨彦、副主任李启厚、黄东,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罗爱静、院长陈方平、副院长袁洪,湘雅医院副院长范学工,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赵靖平等领导和专家,以及该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共3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中南大学科研部杨彦主任主持。
湘雅三医院长陈方平为该项目启动致辞。他说,湘雅三医院是一所年轻的医院,医院在做好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建立了全院共享的医学实验中心;医院的科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特色明显,特别是在临床药理平台建设和临床研究方面成效显著,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因导向型个体化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成为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认定机构和湖南省个体化药物治疗咨询指导中心,为我国新药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建设为契机,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加速推进,争取早出成果,出大成果。
湘雅三医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袁洪从“平台建设背景与意义,平台建设内容,平台考核指标,组织方式与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计划。该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针对防治精神类、神经或感染类两大类重大疾病新药临床研究的需求,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GCP技术平台,实现多国、多边互认,为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和有力支撑,特别是为进一步开展重大疾病临床药物试验提供保障,加快新药研发步伐,为提升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做出“湘雅人”应做的贡献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陶立坚指出,中南大学迄今为止共成功申请了两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一个是周宏灏院士牵头组建的临床药理创新平台;另一个是今天启动的“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技术平台建设”项目。“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技术平台建设”的组建,开创了中南大学湘雅系统联合组建重大科研平台之先河,为中南大学今后组建重大科研平台、申报大课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
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充分肯定湘雅三医院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于中南大学未来的医学科学研究,他提出了两点希望:一、要继续发挥“大协同,大合作”精神,共同建设大平台,联合申报大课题,争取多出成果,特别是多出大成果,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二、药理学是与临床医学学科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造福更多的百姓。
饶健副局长和鲁华处长分别代表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和湖南省科技厅发言,对“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技术平台建设”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对中南大学在推动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中南大学临床药理学的科学研究。
周宏灏院士发表指导性讲话。他说,“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技术平台”的成功申报,得益于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得益于中南大学领导和科研部的大力支持,加上湘雅三医院袁洪教授牵头的科研团队的努力进取。这个平台的启动,标志着中南大学和湖南省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专注于药理学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在国际上拥有非常高的声誉。我个人认为,我校的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最早的重点在学校,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转移到湘雅二医院;三、湘雅三医院后来居上,从2000年起发展迅猛,为中南大学临床药理学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对于未来的发展,周院士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整合,要整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学系统的优质资源,并肩作战,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平台建设要高标准,要走“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最后,项目负责人袁洪教授与各子项目负责人签署科研任务书。
编辑: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