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一例少见严重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我院心内科成功实施多重靶向定位技术引导下的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6天后病人康复出院,这标志着我院心内科联合超声科实施的第一例多重靶向定位技术引导下的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严重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取得圆满成功,在介入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患者为44岁中年女性,2009年因反复气促两年来我院确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常规药物治疗症状控制欠佳,气促症状逐渐加重。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使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缩,减轻梗阻,改善症状。但好景不长,随访超声显示左室流出道肥厚梗阻的心肌逐年增厚,劳力性呼吸困难随之进行性加重,近半月出现端坐呼吸而第三次入住我院。本次入院后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厚25mm,左室造影显示收缩期流出道仅3毫米,狭窄明显,左心室流出道静息压力阶差70mmHg,应激后压差达150mmHg,为重度梗阻,随时有猝死风险。经心内科各位专家教授会诊讨论后,决定施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该手术是通过心导管向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间隔支内注入无水酒精,引起可控制的室间隔上部心肌收缩功能丧失,肥厚心肌变性萎缩,解除梗阻的左心室流出道。但原来的单纯造影确定靶间隔支消融方法存在化学消融部位不准确、梗阻肥厚心肌消融不充分、疗效较差的缺点,同时有可能消融到无辜有用的其他心肌,造成心功能明显下降、甚至患者死亡的惨痛后果。为达到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理想结果,主要负责该手术的曹宇副教授术前进行了严密的准备工作,精心策划了手术方案,于2013年3月1日对该病患实施了手术。
手术过程中,超声科周平主任和肖丽医生全程心脏超声监测,并在省内首次采用冠脉造影、球囊试封堵结合声诺维心肌超声显影剂,确定靶间隔支供血心肌区域,既保证只消融病变肥厚心肌,又不伤害正常心肌;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由术前71mmHg降为术后6mmHg,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手术成功。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患者未出现心律失常、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非治疗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3月6日康复出院。
据介绍,在一些非常严重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目的;多重靶向定位技术确定靶血管的供血心肌的分布范围,可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同时减少心肌化学消融术并发症,避免误消融。此次心内科与超声科合作取得成功,改进了目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方法,将来可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利。
编辑:余希
[上一篇] 青年志愿者赴敬老院等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67320 总访问人数:40218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