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做完移植后应注意什么?如何面对行医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临床和科研的关系?……5月15日晚,湘雅三医院举行湘雅名医面对面活动,血液病专家、名医陈方平现场为多名病友、医学生、医护人员答疑解惑,并与大家分享了他从医30年来关于如何做名好医生的心得体会。活动拉近了名医与大家的距离,促进了名医与大家的互动。
从一名踌躇满志的医学生到一名经验丰富的湘雅名医,陈方平已走过30年人生。期间经历了艰难的磨砺,也斩获了丰硕的成果:1992年,完成全省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999年,全省首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00年,全省首例脐血移植;首例非血缘供者移植,中华骨髓库全国联网后第一例干细胞采集,台湾骨髓库供者移植……他所带领的团队,作为中华骨髓库在湖南省的干细胞采集中心,采集和输送造血干细胞248例次,已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287例。
当主持人金龙玉主任介绍陈方平教授的事迹时,他谦逊地说:“我觉得这些‘头衔’都不重要,我最看重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是一名血液科大夫。”简单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大家的距离。他从很多亲身经历的病例讲起,总结了一名好医生至少要具备四个素质,要有过硬的技术,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爱心,要有责任心。
过硬的技术从哪里来?他认为首先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兴趣,要舍得投入,把行医不仅当成一份职业,更要当成一份事业去做。其次是要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他介绍了血液病领域的一些大家在80岁、90岁高龄还在孜孜以求地学习提高。其三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活学活用。关于医德,他从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两方面阐述了医生应坚守的底线。“德不近佛者不可行医,术不近仙者不可行医。”同时,他特别强调了医生要有爱心,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求真求确,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他为大家讲述了治疗我省首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经过。那是一名时年9岁的孩子,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拟用母亲怀上的第二个孩子的脐带血来救他。2000年大年初二,救子心切的母亲羊水提前破了,大家措手不及,紧急准备移植手术。可由于早产,脐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够,甚至低于当时国际公认的最低标准,移植风险非常大。在紧张的准备和艰难的抉择中,医生和患者家属一起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实施手术。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为了保证安全,这名患儿比一般人在无菌仓中的时间长一倍多,40多个日日夜夜,医生护士们每天轮流照看,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陈教授每天去给他讲故事,“到后来实在没故事可讲了,就只好自己临时编。”现在,这名患者已成为某大学的高材生,每年不忘与陈教授通信联系。说起这些,陈方平教授充满自豪。看过无数的血液病患者在韶光年华失去生命,那求生的渴望的眼神令他警醒,他被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不断钻研,开展血液病治疗新技术。
整场讲座气氛活跃,病人家属、医学生、住陪医生还有很多临床一线的医生们纷纷提问,和名医一起热烈互动。据了解,本次讲座是湘雅三医院策划的“湘雅名医面对面”系列活动之一,还将举行“湘雅名医周末门诊开放日”、“湘雅名医学术沙龙”等活动,让“名医”更好服务市民,更好地发挥其带动作用。
活动由人力资源部、党委宣传办、门诊部、医务部、科研部、护理部、研究生部、教学部、团委、各党支部等联合主办。
编辑:余希
[上一篇] 湘雅三医院代表队再夺中南大学第四届师生羽...
[下一篇] 湘雅三医院举办消防疏散演练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61739 总访问人数:40260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