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生命能做什么?应该是正值盛年,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中,用知识和人生阅历,创造更大的价值;43岁的生命有什么样的使命?应该是上有老,下有小,责任与担当并重,上要孝敬父母,下要教育子女;43岁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模样?知性、从容、自信、明媚、美丽……等等这些词汇都可以来形容。
一个人,最怕,正值盛年,却“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让人措手不及;更怕,命运的捶打,让自己直面生死,无力还击。
刚刚走过的10月,内心是莫名的紧张不安。3年前第一次查出鼻腔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后只9个月便复发,传统的鼻侧开切手术加上没有控制住的肿瘤细胞,容颜的改变让人自卑又敏感,还要每天都受疾病的折磨,近一年的时间只能坐立着睡觉。那时我就像是被关在一个黑匣子里,我想看到光明,我想找到答案,明明是75%的存活率,明明是自己那么坚强智慧地抗过32次放疗,2次同步化疗,为什么会这么快复发?!当我被医生告知没有二次手术和放疗的机会时,我整个人求生的信念都要快坍塌了……往事不堪回首,两年的10月,给我的心里留下太多的伤疤。
忐忑不安中我细数着日子快点过!快点过!因为只要到11月份,我就心安了。11月,天高云阔,自信飞扬,因为我的心有一片沃土,这里种植的是生命二次的重生;似朋友,如亲人般的医患关系;湘雅三医院如家一般的温暖熟悉。让我在往后的岁月里更加勇敢坚毅。
2022年11月3日,是我的第2个生日,是我第一次走进湘雅三医院,迎来我重生的日子。2020年11月6日湘雅三医院25病区耳鼻喉科的王天生教授给我行内镜下鼻颅底手术,把肿瘤从右眼眼底剥离。2020年11月18日我转入湘雅三医院二病区刘学文副教授组,做第一个大化疗。我的重生之路便从此铿锵前行。
护我盔甲的绝不只是这一次手术和化疗。治疗之初也是乌云密布、坑洼崎岖。二次手术加原手术位的大空腔,在大化疗的催动下,各种的副反应冲击我的身体,也冲击我的心理。不安,彷徨,挥之不去,我再次回到25病区王天生教授又给我清洗鼻腔脓痂,他和下级医生刘艳说:“我们自己的病人自己管着。”大化疗作用下躺在内镜下昏昏欲睡的我,干涸的心灵一下子就被滋润了。更温暖的是在之后的所有治疗中,王天生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手术后我因对王天生教授的信任留在了还很陌生的湘雅三医院继续治疗,王教授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放心地去二病区啊!学文主任很好很好的。”刘学文副教授用四次大化疗“摧残”我,又看到我抑制住的病情每次都是笑容满面地说:“任辉元,看到你现在状态这么好,我就高兴,天生知道了也会很高兴啊。”对大化疗心有余悸的我,一到治疗时间又是斗志昂扬,好像就是为了等这一句温暖的话语,被二个大教授挂念着的幸福,还有看到他们在一个患者面前的直率,为我的病情拌嘴还吃醋。刘学文副教授不管再忙都会回病区查看我的病情,提醒我去找王教授检查鼻腔,我说王教授很忙,我不好去打扰他,刘学文副教授停下忙碌的脚步,似有满腹委屈地说:“我也很忙呢!”一个医学大家在患者面前这么真性情,我忍俊不禁又是感动。刘学文副教授在我是否应该冲洗鼻腔的问题上,因担心我会出鼻血,与王教授主张的每天冲洗,以减少脓痂裂伤出血不一致。刘学文副教授说:“你在二病区就要听我的。”看到我因在王教授的内镜清洗下越来越好的鼻腔状况,又笑着说:“任辉元,每次来治疗,就去找天生啊!”我就开玩笑地想,王教授和刘教授,二个人谁是老大?想着想着,又是心里幸福的早已忘记了病痛,这样的温暖还有很多。
肿瘤的顽固,远超我的认知。大化疗结束,免疫药特瑞普利压不住病情,眼睛放射性疼痛至头部,在是否行第二次放疗还是再等时机,既要保命也要保眼睛,刘学文副教授告诉我:“肿瘤治疗与普通疾病的治疗不一样,就是要把最好的治疗用在最前面。”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一直以为,给自己留一个余地,二次放疗是我重生的最后一次机会,哪怕它会让我的眼睛失明。刘学文副教授再次让我看清脚下的重生之路,我选择听他的话。刘学文副教授给我制定了免疫药特瑞普利和靶向药西妥昔的黄金组合,立竿见影的疗效,彻底把我从生死悬崖边上拉了回来,我终于能从只能坐立着睡觉到能躺下来,久违地享受舒舒服服睡觉的感觉了。
医者的最高情怀,是医治人疾病,更要抚慰人心灵。漫长的维持治疗之路,能让病人没有厌倦心理,始终抱有对生命的希望,对生活的热情,对病痛的淡漠,这不仅仅需要家庭亲人的关爱,周边生活环境的融洽,社会大众的接纳,更重要的是医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朴实的医心给予病人的心安。
近两年我在湘雅三医院的治疗之路,我很幸运,因为我遇到的是王天生教授和刘学文副教授。当初手术后离开25病区我鼓起勇气有幸加到了王天生教授的微信,我以为王教授最多给患者的就是工作微信联系而已,全然不曾想,我可以看到王教授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工作生活的动态,王教授毫不设防的、真性情的、与患者零距离的、工作之外的、于网络的坦诚接触,让我好感动。两年来,王教授一直保持与我平等的对话,让一个患者的自信心一点点地建立,这与给我二次生命同等重要。也是这一份最真诚的医患联系,不管是我任何时候遇到疾病相关的困难,都可通过微信告诉教授们,再忙再忙,我都能等到最安心的回复。
43岁的生命,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多姿多彩。我用眼睛去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用文字书写自己劫后重生的生活;用责任担当活出自己的价值。内心的从容强大让我可以柔软又不惧,对生命的重新审视可以让我勇敢更豁达。
我的心有一片沃土,这里有我的家人和医患之情,滋养着我的生命之花。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我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感恩王天生教授和刘学文副教授,感恩你们这份对生命纯粹的守护。
[上一篇] 润物细无声的营养治疗守护了我80岁的老伴...
[下一篇] 【患者飞鸿】感谢你们让我实现做母亲的心愿...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54803 总访问人数:39913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