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学术会议之一——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于8月30日在英国伦敦拉开帷幕。本次会议围绕“个性化心血管护理”这一核心主题,来自全球心血管病学基础、临床、预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个性化治疗的新纪元。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张志辉教授团队3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得到大会邀请并作汇报交流,获得广泛关注。
心内科22级博士张业燊博士就《晚期肺癌炎症指数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幸存者的预后价值》进行了报告。该项原创研究主要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955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幸存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提示晚期肺癌炎症指数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相关死亡和肿瘤相关死亡呈L形非线性相关。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提示,晚期肺癌炎症指数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幸存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相关死亡和肿瘤相关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该研究第一作者张业燊博士介绍道,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幸存者人数大大增加,然而由于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使得这类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增高进而增加死亡风险。本研究对预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幸存者死亡风险的简易指标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幸存者死亡的早期风险评估,对于提高该人群的总体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团队陶玲博士报告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与家属焦虑、抑郁的关系。该研究招募了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121例房颤患者作为患者组,121例对应的患者家属作为家属组,以及121例无房颤病史和家族史的个体作为对照组,利用AFEQT量表评估患者组的生活质量,利用ST-AI和SDS量表评估家属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提示,房颤患者的家属存在更严重的焦虑情绪;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其家属的焦虑情绪可能越严重。
此外,张业燊博士阐述了通过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与伴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相关,NPAR值越高,心血管死亡(校正HR 1.10, 95% CI 1.04–1.15,P < 0.001)和全因死亡(校正HR 1.10, 95% CI 1.07–1.14,P < 0.001)发生风险越高。提示NPAR可用于识别具有高死亡风险的伴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此次欧洲心血管年会不仅展示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团队的综合科研实力,也为张志辉教授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徐大宝教授受邀在第24届亚太妇产科内镜与微...
[下一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75022 总访问人数:39976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