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服务百姓健康行动:湘雅三医院普及院前急救知识

党总支: 科室: 作者:余希 刘作良 朱浩华 时间:2015/9/14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9月12日上午,湖南省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组织急救大型“快闪”公益活动,全省14地州市同步进行。我省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杨明施教授等急救专家现场传授徒手心肺复苏(CPR)、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脊柱损伤固定与搬运等生活中常用的应急措施。

据悉,“世界急救日”为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始于2005年,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发起,目的在于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人士掌握急救技能,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研究显示,世界每年因各类意外事故致死者约350万人,也就是说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非命。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死于心脏骤停总人数54.4万人,意味着每天有1511人、每小时63人、每分钟至少1人死于心脏骤停。

杨明施主任介绍,病人死亡呈三个高峰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发生事故后60分钟内,死亡数量占50%,称为现场死亡。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2~4小时内,即早期死亡。第三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1~4周,占死亡数量的20%。抢救应该针对创伤后第一死亡高峰和第二死亡高峰内的危重病人,这类病人是救治的主要对象,临床上的抢救也主要集中在这个阶段。在现场每推迟1分钟抢救,病人的死亡率就上升3%,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发生事故后60分钟内,前10分钟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学上称之为“急救白金10分钟”。因为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到50%,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医学上又称之为“黄金4分钟”。

创伤约占全球死亡率7%;中国创伤致死率也是逐年上升,每年因创伤的死亡人数已达70万。创伤后1小时得到救治死亡率为10%,8小时得到救治的死亡率则高达75%。因此对于危重多发伤、严重创伤或/和失血性休克病人,美国马里兰大学创伤中心创始人考莱教授又提出了创伤后“黄金1小时”的概念。

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情况下只能耐受4~6分钟,若及时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抢救,就可以把时间窗延长至20分钟左右,救护车就有可能在延长的抢救时间内赶到,抢救病人生命。研究证实: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50%能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受交通状况影响,110急救中心从接到现场报警,到派出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急救,平均为12分钟左右。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不能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而是空等120救护车到来,无异于“等死”。

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也是“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之一。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频道等电视媒体和科技日报、中新社、中国日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凤凰网、香港文汇报网等20余家媒体采访报道。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23527 总访问人数:399821957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