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儿科成功利用连续灌流腹膜透析救治外籍新生儿溶血致肾功能衰竭患儿,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也提升了我院儿科新生儿亚专科的危重症救治水平。
4月21日上午,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正在忙碌的进行查房、医嘱的更改,从外院急诊转来一个刚出生13小时黄疸明显升高的患儿。该患儿生后7小时开始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患儿母亲血型为O型RH阳性,患儿为A型RH阳性,存在ABO血型不合所致溶血。
患儿系也门国籍,父母皆为也门人,系近亲结婚。患儿母亲于2008年分娩一女婴,因黄疸过高出生后1周夭折;2010年分娩一男婴,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在也门治疗后康复。通常,ABO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的病情不会太严重,但该患儿特殊的家族史让大家有些许担心。
果然,患儿入院后经积极三面蓝光照射退黄、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溶血表现仍明显,胆红素升高达325.7 umol/L,血红蛋白下降至61g/L,重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经积极换血、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对症支持处理,患儿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但因其特殊的遗传背景而再次出现的少见血型不合型免疫性血管外溶血加之其它因素所致的血管内溶血,患儿出现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尿少(仅0.3ml/kg/h)、尿素氮最高达15.63umol/L、肌酐400μmol/L、尿酸1017μmol/L。经积极保守治疗肾功能无改善,患儿水肿明显,尿少,肾功能的各项指标也居高不下,只能做肾脏替代治疗。但是受血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多适合成人或儿童的肾脏替代治疗并不适用于新生儿。
儿科各位教授经过会诊,决定为该患儿实施腹膜透析。五一小长假,为了患儿的治疗,黑明燕教授、李颖主治医生、谭彦娟护士长、何利护士长及NICU的其他医护人员放弃了五一假期,为该患儿进行腹腔置管连续腹膜透析。
整个五一节假日,黑明燕教授和李颖主治医师都守在患儿床旁,实时调整透析治疗方案。经过4天的精心治疗,患儿尿量逐渐增多,水肿逐渐消退,肾功能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好转,并且透析过程中未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患儿于5月20日出院时尿量、血清电解质和肌酐尿酸均正常,血清BUN仍稍高(8.64mmol/L)。出院后定期随访,每周复查肾功能,半个月后肾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
据了解,新生儿的肾功能衰竭国外已经在三级医院应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但在国内还未普及,湖南省内也鲜有报道。国内目前有少数新生儿腹膜透析的文献报道,均采用的模拟成人透析方法,进行“单腔入液-夹闭透析管路使透析液滞留腹腔-同一腔路放液”的单腔间断透析法。本患儿采用的是双腔Tenkhoff透析导管连续腹腔透析,其面临的风险与其它腹膜透析方法的风险相似,而其优势在于:(1)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负面影响较小;(2)操作简单,无需建立动、静脉通路;(3)即使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4)无需常规抗凝;(5)费用低,疗程短;(6)透析过程中可以连续实时监控透析液的出入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确保进出量的平衡,达到透析更全面的效果。该方法对改善患儿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起到积极作用,适合在新生儿开展。
附:
感谢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洪小杨主任、鲍琅珊主治医生及所有医护人员对本病例治疗的大力支持!
本病例经患儿家长同意,将患儿信息对外公布。
[上一篇] 医务部举办2016年上半年医疗新技术答辩会...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78752 总访问人数:39993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