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党总支:第四党总支 科室:消化内科 作者:邓敏子 唐岸柳 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洪洁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IF=27.7)》上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来源的L-鸟氨酸在增强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疗效中的协同作用(Synergistic Role of Gut Microbiota-Derived L-Ornithine in Enhancing Ustekinumab Efficacy for Crohn’s Disease)”的研究论文,揭示L-鸟氨酸增强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协同作用及机制。


研究纳入两个IBD队列,分别来自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和仁济医院消化内科。研究通过整合克罗恩病患者接受乌司奴单抗治疗的多组学数据,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首次阐明以普拉梭菌(F. prausnitzii)为代表的肠道微生物驱动的L-鸟氨酸生物合成可显著增强乌司奴单抗的临床疗效。机制研究表明,L-鸟氨酸与Th17细胞EGR1蛋白结合,抑制IL-12RB1基因转录,阻断相关信号级联,降低促炎活性。研究成果在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了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为克罗恩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策略。

该研究是由湘雅三医院王晓艳教授和仁济医院洪洁教授主导,仁济医院陈豪燕教授和曹芝君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田力教授和仁济医院消化内科研究生王振宇等为共同第一作者。

据悉,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团队长期聚焦新型环境污染物、饮食营养在IBD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致力于IBD风险因素、发病机制、防控策略及耐药机制研究的系统性研究,近3年发表IF>10分文章16篇。团队近10年建立了湖南地区IBD人群专病队列,建成了中南大学炎症性肠病大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发现了重金属及藻类等环境污染物、饮食及加工食品、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与IBD的发生发展有关,揭示肠道微生态调控代谢产物调控免疫参与IBD炎症调控及耐药的新机制,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IBD诊治防控新模式。团队的研究成果在Cell Metab (IF=27.7) 、Nat Commun (IF: 17.7)Diabetes Care (IF: 17.2)EClinicalMedicine (IF: 17.0)Autophagy (IF:16.1)Int J Surg (IF:15.3)J Hazard Mater (IF: 14.2)Am J Gastroenterol (IF:12.1)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IF:11.6)EBioMedicine (IF: 11.2)和Environ Health Perspect (IF: 10.4)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王晓艳教授是湖南省消化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委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资助,参与中国克罗恩病诊治指南、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IBD-MDT (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 等13部全国指南的制订。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消化病学专委会主委单位、首批全国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单位。科室成功举办全国IBD学组年会暨亚太消化学会IBD研讨会,团队多次在欧洲消化疾病周 (UEGW)、亚太消化疾病周 (APDW)、欧洲炎症性肠病学会 (ECCO)、亚洲炎症性肠病学会 (AOCC)和全国消化年会等国内外会议演讲,相关研究被热心肠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在全国形成影响力。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73078 总访问人数:398193247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