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日,湘雅三医院离退休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医技党支部组织100余名共产党员,前往桑植县洪家关,永顺县塔卧镇,永顺县两岔乡朵砂村小学、冗迪小学,吉首德夯等地,开展以“红色征程,丹心向党,爱心传递”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20余名党员前往永顺县两岔乡朵砂村小学、冗迪小学进行义捐、义诊。本次共有198人进行了爱心捐助,捐献现金43140元,衣服681件,书籍64本,娃娃40个,书包等其他物品50件。在这次捐赠活动中,党委书记罗爱静捐献1000元书籍,党委副书记邓云龙、支部书记钟华,离退休老领导、老专家史毓阶、万克清、杨辉芳、刘浔阳、李瑞珍、张梦玺、巫爱琳、朱雪阳等均捐款1000元。
全体党员参观了位于桑植县洪家关的贺龙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大家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学习和瞻仰了贺龙生平事迹展和革命文物,并在情景体验厅观看了有关贺龙元帅的纪录片。纪念馆展厅共四个部分:执着的救国救民抱负、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重要的军队与国防建设领导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大家通过观看图片、文字、实物展示等,了解了贺龙元帅传奇的一生。通过参观学习,使全体党员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大家了解了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永顺县塔卧镇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和与国民党斗争的历史:1934年,蒋介石在中央红军长征前进的方向,设置了四道封锁线,调集了40万兵力,前堵后追,妄图一举“消灭”中央红军。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贺龙和任弼时等率军发起“湘西攻势”,红二、六军团进击沅陵、桃源、常德,直接威胁在湘南防阻中央红军的湘敌北侧,牵制了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保安团共约30万兵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突围,同时,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维护了红军三大主力统一,为中国革命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此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战略转移迈上了万里长征之路。
大家还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校旧址。大门封火墙上至今还保留着红军时期的一幅标语——“提高战术素养,巩固思想一致”。当年红二、六军团在此开展了广泛的教育运动,特别注重红军教育、干部教育。该校在提高部队素质方面起了顶梁柱的作用,先后培养了1500多名师、团、营、连级军事干部,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军事人才,到1955年共和国授衔时,从这里走出的将军就有166位。
“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云霄,巍然屹立。走过一道长长的石街,在青松翠柏之间,四方石栏围护之中,依稀看见当年的红军标语——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党支部书记钟华、刘评生、姜永兰代表全体党员向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全体党员三鞠躬,深切怀念并感恩着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年过八旬的张庭山、张家沅老人,给大家讲述了当年革命斗争的感人故事。
“观赏百年路桥奇观,感悟千年苗寨风情,体验万年峡谷风光”。在吉首德夯,大家参观了刚刚通车的、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矮寨特大悬索桥。当日正逢阳光明媚,大桥的红色桥身如长虹般横贯矮寨大峡谷,光彩夺目、气势恢弘。
据组织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介绍,开展“红色征程,丹心向党,爱心传递”活动,目的是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激发共产党员的爱党、爱国、爱校、爱院热情,为湘雅三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