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名医讲坛(系列之一)构建良好医患关系 做21世纪人文医师

党总支: 科室: 作者:-- 时间:2012/7/30 15:57:53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刘浔阳教授在2012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上的讲课

各位新同事: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代表湘雅三医院的老战士对各位新战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成为我们湘雅三医院大家庭的一员。你们是三医院的新鲜血液,将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医院也将为你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大家选择医学专业,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之所以选择从医,是因为医学是一门艺术,其魅力和创造力在于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每天医治病人,给病人减轻痛苦,为病人的家庭带来希望,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务人员(以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为主体的群体)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包括患者、家属、监护人、代表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医疗供求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医院的建设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基本健康权利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能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稳定和进步。

  今天我要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谈谈医患关系这一话题。一是医学发展与医患关系之间的联系。二是医患关系模式的发展。三是新形势下医患如何沟通?四是医患沟通的技巧。

  

一、医学发展与医患关系之间的联系

  20世纪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理念、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大量涌现。护理理念和技术也不断提高。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低温麻醉与体外循环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道路;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腔镜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血管外科正在崛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兴起等等。外科进入到视觉外科、数字化外科的时代。

  医学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稳步推动着医疗、社会总体前进的步伐。然而,为什么与此同时医患纠纷却显著增加了?是因为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飞跃式发展及其在临床诊疗各环节的渗透,“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逐渐从医学技术、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与医学法律等各方面对医患之间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专业化。

  高度的专业化,分解了人体的整体性。一位医生只能对患者某一部位或某一疾病的某一方面负责,而不能把患者作为整体予以全面负责,医患关系成为一种松散的结合。

  2、技术化。

  诊治疾病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诊断设备所提供的检测资料,却忽略了人的性格、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忽视了医患沟通,使医患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物化。

二、医患关系模式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模式也不断发展。

  1、主动与被动型:医疗活动中医生和患者不进行双向互动,患者置于被动地位,而医生处于主动的主导地位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有自主思考能力的病人来说,易造成医患双方的紧张。

  2、指导合作型:是存在最广泛的一种医患关系。病人接受医生的指导,密切配合诊疗过程,并对治疗效果提供信息、提出意见和要求。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医生的知识与能力,也有利于鼓励患者的参与。

  3、共同参与型:医生和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具有近似于同等的权利,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和实施。病人的意见和认识在这里不仅需要而且具有价值,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治。

  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共同参与型是医患关系模式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模式。

  我们要摒弃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弊端,实施更加行之有效的医患沟通。不管怎样,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鼓励他们参与临床诊治仍然是一种世界性趋势。如何积极影响病人,提高病人的依从率,使其积极配合,从而达到治疗有效率的提高,这是当前我国医生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医患如何沟通

  医患沟通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务工作者的必修课。医患沟通能力是大家必须具备的或急待培养的重要素质。它不再是职业素质高的表现,而是医护人员本职必须尽到的义务。我希望今后在座的每位同仁都能够成为医患沟通的高手,医患沟通的能人。那我们要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呢?

  1、转变服务理念。

  要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在医疗过程中主动真诚地与患者沟通,尊重、理解和关怀病人。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创造温馨和谐的就医氛围。

  在医疗领域要真正实现从以医生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就必须要克服医生家长主义。病人不是被动的接受体。病人应受到尊重并享有应该拥有的各种权利,建立患者参与医务决策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沟通模式。

  2、医患沟通要贯穿整个医疗过程的始终。

  医患沟通是医疗中心环节,贯穿治疗的始终。从接触患者开始至完成医疗行动,乃至此后的复诊、随访,都需要双方的沟通。

四、医患沟通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医患交流有着重要的临床功能:(1)可调节病人的情感,在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人文关怀;(2)使病人更容易理解医疗信息;(3)更好地识别和发现病人的需求、观点和期望;(4)改善治疗方法的依从性;(5)提高疗效:患者忍受疼痛能力、康复速度、肿瘤生长速度、日常生活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均可提高;(6)使医患双方满意。病人不会提出正式的不切实际的投诉,医生拥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相关压力,避免精疲力竭情况发生。

  总之,良好的医患交流可以改善病人参与度、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良好的医疗效果。

  2、注意几个沟通环节

  医患交流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动态过程,涉及双向的信息交换。也是一项复杂而存挑战性的工作,要努力创造、积极交流,化解消极交流。(1)用日常化的用语代替医学专业词汇;(2)向病人提供诊疗过程、好处、危险、费用及其相关问题;(3)要理解病人在利益和危险之间,以及生命权益和质量之间的权衡;(4)病人可对医师合理公开的问题提问,并得到满意的答复。医生要给病人阐述建议、偏好和不同意的机会和过程。对病人的担忧要有相关的回应,特别是情感方面。(5)有时会产生不和谐的情况、出现挑战性的情况,因为病情可以唤起患者内心挫折、困惑、愤怒、不确定性、失败或悲伤等感情。作为医生要区别这些情感,并掌握某些技能,用以区分患者与本人之间的不同反应,要防止或平息这样的情况。要有一种更加灵活的方法,即双方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或理解同一问题,要有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医患关系从危机转变为临床上的成功;(6)医生是病人最佳医学诊断决定的参考专家,但不是病人最佳的决定者。病人在综合他们的权益、宗教信仰、文化水平及其他方面之后才能有一个全面的取舍。

  3、医务工作者不是天生就具有良好的交流技巧,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学习医患沟通的理论,练习医患沟通的技术。

 

  希望在座的全体新同事能够充分认识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以加强医患沟通为切入点,变被动为主动,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患者观念,转变服务理念,积极进取,建立互尊互解、温馨和谐的良好医患关系,做21世纪的人文医师!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

                                                                                                                                                                       摄影:蒋凯

编辑:蒋凯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49125 总访问人数:399556217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