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她,已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入选2021年“汇智育才计划”的优秀青年人才。她承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十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rthritis Rheum、Brit J Dermatol、Cell Mol Immunol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荣获湖南省医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湘雅三医院优秀脱产教师;作为共同完成人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纤瘦、爱笑、谦逊的文艺女青年是笔者对丁澍的初印象。在深入交谈后,笔者发现,她一路走来很好地诠释了一条沉静、踏实,扎根医学事业的青年成才之路。
为执着医学之梦,孜孜不倦,尺树寸泓
小学时经历了挚爱的爷爷因病逝世,丁澍就此立志:“长大要从医”。这一颗因爱学医的种子,被她一路用勤奋浇灌,高考以高出专业录取线几十分的分数,坚定地扎根在从医的土壤上。
回忆湘雅读书时期,她觉得深深受益于老师的教导,在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更是不断吸取人格品性的修炼养分。就读湘雅临床医学七年制,她在大六时被保送直接读博,师从皮肤病与性病学陆前进教授。老师曾经布置她翻译一篇科研短文,她花一小时就急于交差了。第二天,收到老师的反馈稿,她发现在夜里十一点半、十二点半、第二天早上六点都有修改的痕迹。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老师如此仔细认真的反复处理,这让她惭愧不已,却又深受教育。老师严谨务实而勤奋细致的工作状态、全心全意而高标准的教学态度,数十年如一日,让她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以后自己成了老师也要坚持对学生耐心细致,少说多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
因是在腊月出生,故而她从小就喜欢梅花,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做了自己的座右铭。碰到困难时总会用这个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再多坚持一下。她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一种积累。也许以后不会再做同样一件事情,但是所有经历过的事、见过的人、读过的书,都会沉淀在自己的血液中,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曾经经历的影响。
走潜心科研之路,默默耕耘,郁郁葱葱
读博期间,丁澍把时间统筹安排到了极致,往往安排几项实验同步开展,尤其喜欢利用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做实验,享受一个人在实验室忙忙碌碌的时光,经常一做就到半夜一两点。她笑言,每次等待实验结果的心情就像等待彩票开奖。如果连续加班还得不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就会感到失落,但自己知道必须接受现实并积极面对,边找原因边给自己打气,继续奋斗,直到取得理想结果。
进入医院后,她对皮肤光老化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国内外做光老化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很少,做光老化表观遗传学的组蛋白研究更少,她一头钻进了这个研究方向。实验需要取皮肤样本送检测,而能获得的志愿者样本极其珍贵,所以她倍加珍惜。记得有一年冬天,前一晚下了场大雪,路上结了冰,她独自下乡接送志愿者,中途不小心滑了一跤,因天黑视线不清还把车子大半个轮子开到了沟里,但整个人无比兴奋,只因获得了那么珍贵的样本又及时进行了样本处理。其实,当时她刚怀孕没多久,等到家了跟家人讲起来,才感到有点后怕。
她说搞研究要有颗追求完美的心。她曾经在申报国自面上课题的时候,原本已经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但到了提交的前几天,她仍觉得“下游通道”不够有新意,又通宵达旦地反复查阅文献,终于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创新切入点,把“下游通道”那一部分全部推倒重来,方才将整个课题申报材料提交出去。
当谈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科研经历,丁澍说,有次偶然得到行业“大咖”的欣赏,让她觉得是个不小的惊喜。那时,以她为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在皮肤病学权威期刊Brit J Dermatol上刚刚发表,杂志主编就发来邮件联系她,因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还特意通过当时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郑捷教授来联系。在国际大会上,杂志主编将她的研究进行了重点推介,会后又特意单独约见,合影时为照顾她的身高,主编还特意压低了身子。这次经历,让她在科研路上备受鼓舞,变得更加坚定。
如果说科研像日复一日枯燥地扫着落叶,那么收获就如同落叶积成肥料后从地下冒出的新芽。从事医学科研,丁澍就是这样默默地坚持耕耘,然后“静候佳音”。
行教书育人之事,无声润物,根深叶茂
86年出生的丁澍,正当青年,却已临床带教多年,且身兼数职,担任着皮肤性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皮肤科住院医师培训项目主管,先后承担了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等多个层次的临床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每次脱产带教,我都觉得很开心很满足,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会回想自己当年欣赏的教学方式,喜欢的教学方法,以及可供学生参考学习经验,然后尽力去尝试和交流,并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去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曾经带教的学生有不少和我一直保持联系,分享交流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对待每次的教学工作,丁澍都非常认真,会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新力。为此,她做了很好的教学改革,灵活运用皮肤性病学以形态学为主要表现的学科特点,平时搜集大量临床病例照片,自学视频剪辑录制病史采集过程,进行模拟临床诊疗讨论,给学生们一个沉浸式的教学课堂。这样的用心显然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有的学生说:“毕业多年后,还保存着丁老师进行小组讨论的微信群聊记录及病例照片,舍不得删除”、“上丁老师的课,不仅学了专业,还顺带提升了自己的拍摄技能,出去玩都更会拍照了……”
丁澍觉得在教书育人的事业里,虽然闻到了不少桃李芬芳,但自己仍旧是位“园丁新手”。她希望自己坚持做到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在和学生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尽可能贴近他们,提供教和学的点滴滋润,做好一名“无声胜有声”的老师。
成才,当走一条怎样的路?有的人高歌猛进,有的人曲折迂回,有的人跌宕起伏,有的人柳暗花明,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丁澍,是把自己活成一棵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吸收脚下每一处水源的滋养,沐浴头顶每一缕阳光的照耀,自然而执着地长出了青春的姿态。
[上一篇] 刘火旺:当以热血驻边疆
[下一篇] 章迪:抗疫战场的“定海神针”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58231 总访问人数:39914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