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章迪接到湖南省卫健委指令: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部署要求,湖南省派出一支104人的核酸检测队前往省外支援,由他作为核酸检测技术团队负责人,第二天就出发。章迪一开始也很意外,因为自己刚刚结束了14天的怀化抗疫之旅,4月1日才回到家的他可以说是“屁股都没坐热”。询问得知,目前省内很多专家都在各地抗疫,实在没办法,只好让刚刚休息了一天的他再度“披挂上阵”。
回望这3年,章迪的抗疫足迹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每一次,他都用义无反顾面对“天降大任”;每到一处,他都用全力以赴换来“不负众望”。
章迪(左5)随援上海湖南核酸检测队出征。谢卓 摄
4月3日下午,拉着熟悉的行李箱,章迪开启了又一次抗疫之旅,这一次,目的地是上海,与他同行的是来自全省各地市抽调的103位精兵强将。
战上海:临危受命火速接管
4月3日晚9时左右,章迪所在的这支核酸检测队作为湖南省第一批援沪队伍顺利抵达上海入驻酒店,他们将要援助凤凰方舱实验室。“他们不顾舟车劳顿,甚至还没来得及吃晚饭,10点就紧急召开双方视频会议。”实验室负责人吴守信介绍,视频会议结束时已经是4日凌晨1点多,检测队在章迪的带领下立即前往实验室内部熟悉场地。勘察场地后,仅用不到半小时,章迪就将104人的排班表清晰列出。每个班次8小时,第一班从早上8时到下午4时。
医疗队连夜对检测基地进行踩点对接。金晓辉 摄
4日上午7时,只睡了四五个小时的第一班检测人员已经准时坐在了实验室里,熟悉流程和仪器操作,与实验室原有队伍磨合,全程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来。吴守信感慨:“我觉得他们非常拼,非常有奉献精神。”
经过一天的熟悉磨合,4月5日,检测队就已经接管了两个方舱实验室中的一个,开始独立运营。章迪说,“我们队员曾多次参与省内外的疫情援助工作,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刚刚离开怀化‘战场’老队员,所以才能实现‘无缝对接’,大家磨合得非常好。”
据悉,凤凰实验室的核酸检测设计通量是一天10万管,近期实际每天能完成6-7万管。“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磨合、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我们和实验室原有队伍都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把实际检测通量提升至10万管。这次来,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力量,全力以赴帮助上海早日走出疫情阴霾,恢复活力。”章迪说道。
守湖南:小瞧的任务,不小的挑战
和援助上海时的驾轻就熟不同,2020年新冠疫情刚暴发时,章迪最先接触的是一个从未涉足的领域。当时正被借调至湖南省卫健委工作的他,被分配到了数据组,带领另外2名同事一起负责收集、核对全省疫情数据并形成报表逐级上报。一开始,章迪确实“小瞧”了这件事,甚至觉得这个时候让一名医生来做这个有点“大材小用”,可随着工作的正式开展以及深入,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然后还要协调各个方面。有一段时间数据的报送要求特别频繁,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每2个小时就要报送一次,这种高频率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章迪说到这里还是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那个月是最难熬的,每天这么高频率的报送让我一直处于紧崩的状态,整个工作、生活节奏被冲得七零八落,想睡一个好觉都成了奢望。”
2020年2月18日,湖南举行第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那段时间很累、很难、很苦,但是也很有成就感。大家每天早上看到国家和省里发布的数据,就是我们凌晨2点最后核实发出去的。”
2020年10月,湖南省卫健委评选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对象,章迪获评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援非洲:不远万里,展示“湘军”风采
2020年5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主战场武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大家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准备拥抱灿烂的春天。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却还在和疫情做着艰苦的斗争。
章迪(左2)随队出征津巴布韦,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立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院长张国刚到机场送行。蒋凯 摄
5月11日,应津巴布韦共和国邀请,章迪等12名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从长沙出发,前往津巴布韦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是日清晨,初升的太阳开始照亮长沙,等章迪起床的时候,才发现全家人都已经起来了。3岁的女儿穿上了漂亮的公主裙要去机场送他,他的爱人正在跟女儿对“台词”,你知道爸爸要去哪儿吗?答,非洲。去非洲干嘛呢?答,帮助病人。飞机降落在津巴布韦的当晚,章迪在日记中写道,“小宝贝,爸爸出征了,世界和平,你的生活就会和平……”
2020年5月15日,章迪在津巴布韦分享抗疫经验
在非洲,专家组的主要工作是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湖南救治特色,指导医院和防疫机构工作,开展救治和防控培训,服务当地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录制抗疫科普节目,讲述抗疫故事等。据统计,在援外抗疫的一个月里,专家组发扬能吃苦、打硬仗的湘军精神,开展培训24场,驰行3600余公里,收获听众和观众逾360万人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刻,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向中国提供了不少宝贵支持,我们不能亏待了这些非洲兄弟。”章迪表示,本次专家组还随机携带了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捐赠的医疗防护物资,物资箱上印着“兄弟无远,携手同行”等中英文标语,体现了中津两国人民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信心。
提到在非洲最记忆犹新的事,章迪想起了一场交流会上,一名内政部官员的提问——“中国在新冠疫情严重的时候,也存在着工作压力巨大,防护物资缺乏的情况,但是仍然有大量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奔向前线,中国政府是如何说服他们的,是用钱吗?”
“当时我的内心一下就被击中了,何止新冠,任何疫情或者应急突发事件,中国的医务人员都会义无反顾冲锋向前。是谁让他们这样做的?是钱吗?肯定不是。那是什么呢?我没办法代表所有的医务人员回答,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答案。但是答案重要吗?不管这个答案是什么,他们都冲上去了……”章迪回忆说。
6月22日,专家组从非洲载誉归来。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在抗疫医疗专家组组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章迪获评表现突出个人。
卫张家界:不舍昼夜,打造“中国速度”
2021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天气渐暖,压抑已久的旅游热情也开始复苏。作为湖南乃至全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张家界也迎回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然而好景不长,从7月17日一位确诊病例惊现《魅力湘西》演出现场,到7月29日公布首个确诊病例,张家界的美景再度被“封存”。
章迪在张家界接受央视采访
7月30日,章迪和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周鹏程一道作为湖南省卫健委调派的专家组成员,奔赴张家界。8月1日起,章迪作为张家界方舱检测基地的总指挥,全程参与了基地选址、建设、协调、调度、运营等一系列工作。“48小时,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每日2万管的检测能力,提升至10万管,这就是‘中国速度’!”CCTV13等多个央视频道对“湖南张家界方舱检测点投入使用”进行了报道,章迪作为主要工作人员,接受了采访。
“该检测点目前共有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所有的方舱实验室加在一起检测能力能够达到每天10万管。”章迪表示,按照目前“5混1”的全员普筛策略,可以每天为50万人提供核酸筛查,“一天的时间可以对整个张家界市区的人口完成所有筛查”。
然而,“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章迪也是两天两夜未合眼。他表示:“把这个方舱基地从无到有建起来,然后又把它顺利运行起来,这个过程非常累,但是也非常有成就感!”事后,章迪和周鹏程查阅了很多资料,像张家界这种大规模的方舱基地建设当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创举。
在张家界的34天,除了打造了“中国速度”的方舱基地,章迪也创造了自己的一系列记录,比如熬了17个通宵,比如最多的一天,有1117个通话记录……
除了张家界,省内的湘潭、邵阳新宁、怀化,都曾留下过章迪的抗疫足迹,正在上海的他,甚至还抽空参与了娄底、永州方舱检测基地建设的远程指导。
回首3年抗疫路,章迪表示,最骄傲的是国家有难,自己作为历史见证者、亲历者,在省内外、国内外,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认可;最亏欠的是家庭,尤其是随着女儿的长大,被外派越来越难“迈开脚步”,“她每次都哭得很凶,5岁的孩子比3岁的难‘骗’多了。”
章迪笑着说,“这次到上海来,我跟女儿说,之前说好的带你去上海迪士尼玩,但是现在上海这个地方生病了,有很多病毒,等爸爸去把病毒消灭掉,就可以带你去玩啦。她这才放我走。”
当被问到为什么外派任务总会想到章迪,湖南省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他很稳很可靠,就像一根“定海神针”。
[上一篇] 丁澍:像大树一样扎根杏林
[下一篇] 雪域高原“毛医生”——消化内科刘少俊援藏...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58372 总访问人数:3991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