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湖南省首例“一站式”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下降并且心律正常。
77岁的曹女士因反复晕厥、活动耐量下降曾就诊于湖南多家知名医院,多次就医均未找到解决办法。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律失常心衰专科诊断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并心房颤动”。张志辉教授带领的心律失常介入团队经充分讨论和研究,制定了“一站式”射频消融解决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案。随后,张志辉教授带领罗文治主治医师和邓煦主治医师为该患者实施了手术,患者上手术台即发作房颤,收缩压一度下降到60mmHg,手术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面对手术的重重困难,凭借团队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手术技巧,最终完成了房颤的环肺静脉隔离和左房基质改良术,并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部位也做了精准的射频消融,完美的避开了希氏束及左后分支,从而杜绝了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术后在心内科13病区医疗和护理团队的悉心治疗下,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术后2天的主动脉瓣压力阶差下降了26mmHg。曹女士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未来的生活重新迎来了灿烂的阳光。
据悉,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临床可表现为心悸、胸痛、心力衰竭(心衰)及各种心律失常,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患者在起立或运动时可出现眩晕、晕厥,甚至猝死。尤其HCM并发心房颤动时更加导致猝死和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加。对于存在LVOTO、有症状的HCM患者,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非药物治疗的“金标准”,但创伤较大,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风险较大。近年来,国内外尝试将射频消融的方法引入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应用导管射频能量破坏引起梗阻的室间隔心肌。但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在全国开展较少,梗阻肥厚性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更是罕见,临床处理也极为棘手。
此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在湖南省内率先开展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一站式”射频消融术,标志着心内科已迈入全国领先行列,且一站式手术效果好,具有避免多次手术、减少费用及风险等优势,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的诊疗带来新的选择。
[上一篇] 儿童外科疑难病MDT小组开展院内第一例MDT门...
[下一篇] PICU首例ECMO转运患儿成功出院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7649 总访问人数:39997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