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B区7楼病区隔离病房里,收治的患者年龄基本在60岁至90岁之间。当一位看上去年纪不大的患者到来时,他成为了我们的“焦点”。他是一名妥妥的90后,北大博士生,给人的第一感觉绅士、儒雅,言语不多,却真切实在。
记得他刚入住病房时,恰逢我们组值晚班,那天同时来了5位患者。做完各项入院处置,我们了解到患者入院情况紧急,缺少很多生活物资,便一个个与患者沟通是否缺少什么东西。当询问17床时,他的回答非常干脆:我什么都不缺,我已经给国家和医护人员带来很大负担了,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了。后来组内分配临时家属,机缘巧合,我成为了他的临时家属,加了他的微信,告诉他:“以后有任何问题可以和我沟通,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在我每天对他的问候中,他回馈给我的只有感谢和感恩。慢慢地,我们成了朋友,成了兄弟。因为我和他一样,同样在这场疫情中有感动,有感谢,更多的是感恩。慢慢了解到他新婚不到一年,一直希望有个自己的宝宝,然而突如其来疫情,让这个愿望需要推后了。但他乐观的告诉我,自己已经很知足了,白衣天使乐观的举动,总会让他感受到温暖,他在这里并不孤独。
我们一周要去四五次隔离病房,为更好掌握患者病情。我们组内实行弹性制管理患者,对于我的这位临时家属,很多时候和他说不上一句话,甚至也没打过几次招呼。我其实也觉得这个临时家属不够尽责,他却说经常能在护士站的广播里听到我的声音,能听到我们的问好。所以平日里不管多忙都会习惯性的微信向他问好,同时也是监督他是不是做了一些康复锻炼。而也在病房里,鼓励其他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我们提醒其他患者做康复锻炼。他说:“你们那么努力,我也尽我微薄之力,愿你们也能早日回家”。
就这样近20天过去了,今天再次拿起护士站的广播播音时,突然听到有人亲切的喊我一声“根哥”,他说听到广播就知道是我。我当时还打趣说是不是自己是普通话不好,而且很啰嗦?只见他眼眶湿润了,哽咽说道:“我快要出院了,想和你合张影”。突然没来得及反应,他深深的向我鞠了一躬,我赶紧回鞠了一躬。我知道这一躬包涵了千言万语和无法言表的情怀,只因是疫情中彼此最相信的“家属”。
下班回来的路上,心情有些凝重,我眼中的病人吃了很多苦,病人眼中的我们为抗击疫情投入了全部。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多年后的我们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武汉,加油!我的“家属”,加油。
2020年3月7日
李守根
[上一篇] 【武汉战疫】隔离病房里的女神节
[下一篇] 【前线家书】致亲爱的爸爸、妈妈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47098 总访问人数:40359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