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动态

生命的接力——湘雅医学院2016级临五附三大班5组采访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小记

党总支:第九党总支 科室:内科教研室 作者:高煜璋 陈天然 蔡东桦 郭梦晨 罗沁雯 张简 时间:2019-10-28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1022日至2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为四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身份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顺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四名血液病患者送去名为生命的礼物。湘雅医学院2016级临五附三大班5组的同学干细胞采集室倾听了志愿者们的心路历程,并记录下们的爱心事迹。


今年26岁的王可(化名)自大学起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2017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3当得知有患者与自己配型成功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赠开始这一决定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但他并没有放弃,经过反复沟通和解释,父母最终支持了他的决定。在干细胞采集室,当了解到对方是一比自己2岁的小伙时,他特别开心“感觉就像自己多了一个在远方的弟弟一样”并祝愿对方早日康复。

“没想这么多,毕竟是救人一命”——王月(化名),这名就读于长沙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大四学生,一边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一边笑着对同学们说出了这句话。大一参加献血时他便填写了中华骨髓库的入库登记今年10得知配型成功,他没犹豫就同意了。看起来格外轻松的他,其实也经历过阻碍——母亲的反对、朋友的不理解,或多或少也让他有些困扰,但是向家人和朋友普及了相关知识后,大家也纷纷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支持,“很多老师同学都给我发来了鼓励短信,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为学院的红人了”。

今年37岁的王文(化名)有着多年的厨师从业经验,也许是长期与烈火打交道,王先生拥有一颗炽热之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便填写了中华骨髓库登记表采访过程中,恰巧对方患者托人送来的礼物与感谢信,同学们为先生朗读了这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感谢和对生命的渴望,同学们纷纷先生的义举感动。

四位志愿者中最年轻的王民(化名)今年21岁,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在献血时了解有关造血干细胞捐献,本着乐于助人的想法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捐献者。在进行干细胞采集时,他从参与者的角度对想要加入这份公益事业的人们表达了自己的支持和鼓励:“作为一项进行中的事业,干细胞捐献需要支持;作为善事的一种方式,它同样能让人获得心灵上的快乐;当作为一项能够救人的活动时,它更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重量。所以当我们可以为此献上自己的努力时,我们义不容辞。”

采访结束后,同学们久久不能平静,内心都被志愿者的行深深触动,其中一位同学表示:“采访过王可后,他的博爱和献身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克服恐惧、排除万难,救人于生命危急之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年轻小伙子,是父母的宝贝儿子,可他依然选择了无私奉献。也因为他,另一个年轻的生命重新获得了好好看这世界的机会,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当遇见与同学们年纪相似的志愿者时,另一位同学表示:“采访那天是阴天,天空灰蒙蒙的,我们的心情却不与之相同,心中都是对王民的敬佩。我想每个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都会有些许本能的犹豫,而王先生以实际行动证实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深刻意义。天空可以阴翳,语言或许苍白,但是先生对干细胞接受者的期许对他人的鼓励对生命的热爱都成了那天不一样的色彩。年龄与我们相仿的他,却已经走在了勇敢的路上真的令我感动。他甚至在干细胞采集完成以后还要出差。对于和先生做出一样选择的其他志愿者们,我们都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佩

同学们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深入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同时也被四位志愿者所触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医行医之路。深秋的长沙,空气中的细雨,带着丝丝凛冽,但病房里却格外温暖。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公益事业,它的推广既需要工作人员的努力宣传普及需要像这四位志愿者一样的爱心、信任耐心,也需要更多人的理解接受与支持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61887 总访问人数:400060358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