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移植生命向天再借五百年——叶启发的医风医术与医德

党总支: 科室: 作者:余希 时间:2008/9/6 12:00:57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曾经有一首歌震撼人心——《向天再借五百年》,今天,笔者有幸见到了一个真正敢于而且能够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人。他就是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叶启发教授。叶教授从事移植事业十多年来,共完成器官移植手术400多例,从死神手里抢救了许多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95年的一位肝移植病人不仅活到了今天,且完全有可能健康地活得更加久远,是目前国内肝移植手术存活期的最高记录;先后创立了10多项移植新术式,背驮式肝脏移植等一系列手术名称将永久地载入器官移植学史册。器官移植学界的泰斗夏穗生老人赞扬他是中国移植医学界了不起的后起之秀。然而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叶教授多少超乎常人的心血!
  去湘雅三医院前,笔者被告知叶教授昨天刚去上海开会,我们便先走访了他的学生兼同事。明英姿博士说叶教授“是一个典型的专家型学者,是一个踏实做事的工作狂。”想起第一次在同济医院见到叶教授的情形,明博士简直不敢相信导师的形象竟如此恶劣——头发蓬乱、胡子拉茬。后来才得知,当时叶教授刚做完一个大手术,期间在医院的长凳上连续睡了七天,哪里还顾得上形象。叶教授一心扑在工作上,来长沙几年了,很少放下工作去看看古城长沙的风景名胜,他总是以近乎狂热的激情来对待工作。
  我们正聊着,隔壁传来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正在安排什么事情。原来,叶教授一开完会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医院了。与笔者想象中不同的是,叶教授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倒是那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印证了“工作狂”。
  听说我们是校报的记者,叶教授跟助手交代了一些工作上的事后带我们去了休息室。也算偷得片刻闲吧,叶教授侃侃而谈,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溢于言表。他最大的期望是学校有关领导能将三家附属医院的相关技术力量联合起来,整合三家优势,提升我校乃至整个湖南省的移植事业的综合实力。
  叶教授谈话间不时蹦出一些医学术语来,这对他而言如数家珍,我们却如坠云雾,见此叶教授又给我们画起了肝脏手术图,想必他平时给学生上课和给病人家属解释手术过程时也是这么耐心的吧。
    谈到自己的临床经验,叶教授很爽朗:“我的病人都还比较争气,不但健康、坚强地活下来,有的还能自食其力,还有的都结婚生子了。” 叶教授医治过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病人,无论贵贱与否,他都一视同仁,把他们当朋友一样看待。叶教授感叹道:“有的病人很贫困,但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我个人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偶尔也会有骄横的病人以为有钱就可以颐指气使,叶教授的原则是决不收取病人红包,不卑不亢,只要是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他都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实行手术,一心为着病人的健康着想,既不因为他是达官贵人而取悦他,也不因为他是贫民百姓而忽视他。叶教授说:“只有做到问心无愧,才能从容坦荡。”叶教授的学生说,有一次来了一位非常穷困的病人,全身散发出一股异味,助手都避之惟恐不及,叶教授却给病人解开衣服施行手术,术后又帮病人将衣服的纽扣一颗一颗扣上。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温情的一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外科医生是一种非常艰苦的职业,尤其像移植科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一台手术下来,20个小时不眠不休是常有的事,术后还得跟踪观察,连续奋战;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脏器移植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要使供体的血管组织与病人的完全吻合,手术过程稍有差池便性命攸关。病人的心理往往比一般人更敏感脆弱甚至暴躁,医生还需在术前术后与病人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抚慰他们的情绪以利于康复。难怪有人说外科医生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还兼当心理医生。
    做一个外科医生难,做一个杰出的外科医生更难。用叶教授的话说:“事业和家庭是绝对矛盾的。要想做一个好的移植科医生就必须做好牺牲的准备;精湛的医术决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需要长期的全心全意的付出,而这种付出总是以牺牲天伦之乐为代价,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失。”
   又想起那首歌:“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40325 总访问人数:402928639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