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岁多小男孩杨某,可爱乖巧,但他的童年时光却被一种遗传疾病所困扰。孩子的妈妈介绍,孩子从出生开始总胆红素常年在100uml/l(正常值为1.7-17.1)以上,经常波动,一般不超过200uml/l,合并有中度贫血,血色素在80g/l左右,曾经在多家医院诊疗,效果不佳,孩子智力发育相对落后,一直在做相应康复治疗。
2021年初,孩子因腹痛并黄疸加重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入院时胆红素最高430uml/l。医院儿科主任杨明华、赵明一主治医师、肝胆胰外二科孙吉春副主任医师讨论后认为,患儿长期胆红素增高,与红细胞破坏有关,反复腹痛,胆红素异常增高不能用溶血解释,结合之前彩超提示慢性胆囊炎并有沉渣,考虑为溶血加梗阻双重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囊以及胆管内沉渣,阻塞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因患儿无法配合MRCP检查,消化内科田力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证实胆囊多发沉渣,经过消炎利胆等治疗以后,胆红素降到115uml/l,家属想出院继续康复治疗。
患儿有巨脾以及胆囊沉渣,MDT讨论后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以及脾脏,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既可以解决贫血,又可以解决黄疸以及腹痛。家属担心效果不佳以及手术风险,一直非常犹豫,加上之前看过省内外多家大型医院建议均是继续观察,所以家属一直举棋不定。经过多次沟通,家属终于下定决心手术。转科后,经过积极术前准备,考虑到患儿年龄以及体型,虽然患儿腹腔空间狭小,又是巨脾,仍然决定尝试行腹腔镜微创手术。
1月29日,在麻醉科和手术室配合下,肝胆胰Ⅱ血管外科主任余枭指导孙吉春副主任医师、李志强、朱红伟等为其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巨脾切除,总手术时间约3小时,1个半小时完成切除。同时,本来十几分钟可以取出标本,手术团队为了更加美观和微创,额外花费一个半小时将巨脾套袋一点点取出,手术失血量20毫升。术后第一天患儿胆红素降到55uml/l,患儿妈妈特别高兴,专门拍了术前一天和术后一天的对比照,赵明一笑称这是典型的“买家秀”,术后第二天开始进食,第3天拔除所有引流管,第5天血色素升至101克(患儿一直未输血),胆红素基本下降至29.1uml/l,达到出院标准,未再腹痛,于术后第7天出院。
据孙吉春副主任医师介绍,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相关的贫血、脾大以及黄疸,甚至部分病例是因为胆石症首诊的,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切除脾脏。儿童切脾的手术指证以及手术条件没有统一标准,强调个体化,原则上最好5岁以后再手术,脾切除术后爆发性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概率小,但是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成立近两年以来,在余枭主任带领下,大力开展肝胆胰脾疾病的微创诊疗技术,常规开展机器人以及腹腔镜下的各类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切除,肝脏切除以及巨脾切除等。
[上一篇] 创伤骨科医护协作运用改良的髂骨瓣移植技术...
[下一篇] 湘雅三医院血液团队与时间的赛跑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8103 总访问人数:399389353